此事在法人圈引发热议,关注焦点有几个,大同总座一个换过一个,董座也换过二任,总座大都自己请辞,为什么替换那么频繁?蔡维力上任49天,是在任时间最短的一位总座,前董座林文渊也只当了50天就离任。他们请辞原因多半是个人因素、健康因素,业界转译成大白话,就是「请辞原因不能说。」
林文渊当初离开大同,有媒体报导是因土地资产开发未获得大股东共识,当时王光祥居二线,只当大同董事。去年12月王光祥决定亲自上阵当董座,接着在今年6月组织重整,陆续换上新的总经理、财务长、发言人及几位董事等,仍无法解决人事动盪。
据管理顾问业界的观察,大同股东结构不稳定,可能才是震央。翻开大同今年股东名册,除了王光祥、大股东郑文逸、林郭文艷,多了精英电脑前董座蒋东浚,名列四大股东,除了林郭文艷,内部也传出王光祥、郑文逸、蒋东浚、大同执行董事陈荣泉,及「总顾问」方宽铭,组成所谓「五人决策小组」。
各方势力齐聚攻山头,就怕大股东对于公司治理与发展有不同、不一致的想法,造成事权不统一,更何况还有体制外的「顾问」,名实不符却能够号令,在讲究公司治理的今天,都是可能让专业经理人没有办法做事的关键,只好挂冠求去。
若回顾过往经营权之争的企业案例,法人指出,大同股东本身是个较不稳定的结构或状态,股权没有绝对占优势多数的赢家,若没有孚眾望的意见领袖统一事权,很可能陷入多头马车。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