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在中共军演过后的敏感时刻赴大陆,招致诸多议论。但若此行他能掌握契机,打开两岸停滞不前的协商机制,未尝不是有利两岸关系的重要举措。

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逐渐解冻,在民国101年8月9日第八次江陈会谈,完成签署《海峡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于102年2月1日正式生效。但自105年蔡英文当选总统后,两岸失速降温。据《投保协议》处理的行政协处案件,从其前30至50余件,剧降到个位数。两海陆两会原先之联络机制几乎完全停滞。《投保协议》后续,还有十几个子目项需要协商订定,也陷于停顿。

据《投保协议》,双方的争端不论是投资人与投资所在地一方争端解决,或投资商务纠纷,都同意由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投资工作小组负责处理相关事宜。投资商务纠纷当事双方可选择两岸的仲裁机构及当事双方同意的仲裁地点,提交两岸的仲裁机构,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投资人与投资所在地一方的争端也可由投资人提交两岸投资争端解决机构,通过调解方式解决。两岸也分别规定了中华仲裁协会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机构,作为两岸投资争端的解决机构。

但是一些细部的规定,譬如调解受理之机构为何?是否联合调解?台商是向台湾还是向大陆的机构提出?调解处理之费用如何?调解申请之提出,是否发生消灭时效中断的效力?若调解不能成立,时效又将如何处理?调解可以如何处理,使生执行之效力?这些问题经多次深入讨论,已经大致有所眉目,但105年4月在浙江嘉善,非常低调的会议之后,便戛然而止。

蔡政府上台之后,两岸相互看待之政策改变,大陆经济发展情景变换,台商进入大陆投资之类别亦生变动。新台商进入有之,老台商退出有之。因而产生的争议较前增加甚多,但投资争端协处机制因欠缺细部的规范,变成无法实施,影响双方产业经营者利益甚鉅。投资争端之解决是针对两岸人民的利益,无关政治。投资争端协处机制欠缺的细部规范,其实只需负责两岸投资争端解决机构自行商定,报请各方主管单位核定即可执行,实在不牵涉两岸现实情势,应该可以尽早恢復。

近来因美国别有意图之政治人物访台,造成台海紧张。从纠纷解决之角度言,两岸除商业与民事以外之纠纷,迟早应该设计一套解决机制。除了谈判之外,调解、调停、仲裁,都是早已成熟的纠纷解决机制。两岸纠纷不必让其他国家说三道四,两地政府不妨允许由华人社会自行筹组一个可以厘清事实,判断对错,中立客观的组织,用以提供判断或是谘询意见,应该是要开始考虑的方向。

通泰,否塞,是中国古来的智慧。天下事,没有协商机制终究不是解决之道。(作者为中华民国仲裁协会理事长)

#仲裁 #处理 #机构 #投资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