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王吉贤这番「争议」言论,导致其名下的中国平台帐号全数「被消失」。背后原因正是他抨击俄罗斯的言论,和中国官方态度截然不同。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国不仅实质上未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更不愿在名义上透过谴责的方式对俄国施压。

学者认为,中国在俄乌战争中採取的立场,形同站到民主阵营的对立面,错失在这场战争中为其国际关系加分的机会,更在全球、区域、中美双边关系三大层次接连失分。

全球层次方面,美国学者、政策圈人士,以及北约国家,基本上都把俄乌战争形塑成民主国家与极权国家的对决。在美国前总统川普卸任后,拜登上台重新扮演自由秩序领导者的角色,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多认为,俄罗斯与支持他的中国,是自由国际秩序的破坏者。

区域层次方面,由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密切相关。在俄乌战争背景下,未来中国在欧洲任何可能的经济合作,都会被放到民主与极权对抗的脉络下检视。未来的经济合作,看的不只是钱,必须是符合民主人权条件,来自于志同道合国家的「乾净的钱」(clean money)。

另一方面,中美双边关系原先可以藉由俄乌战争,这个距离中美地缘上非核心利益的地区,能够存一点政治互信资本,当中美在印太地区发生摩擦时,可以消耗此一资本。但目前的情势已演变成中美在俄乌战争中缺乏互信,同时印太地区摩擦越演越烈。

政治大学外交学系主任卢业中指出,过去中国从来不认为,国家和国家之间会因为「规范」(norm,即「价值」的概念)去开战,或帮助他国自卫等。但从俄乌战争中可看到,为了「规范」(民主跟极权的竞争),各国会有不同的作为与反应,这会对中国已形成的国际关系认知造成干扰。

#中美 #层次 #中国 #俄乌战争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