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今投资者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寻求收益,亚洲市场正好在这适当时机踏上世界舞台。新兴亚洲市场匯聚了各种多元化的资产,过往曾经成功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其债券和股票市场亦迅速增长。中国作为亚洲区域内的发展动力,现正逐步向全球投资者开放庞大的国内市场,带来的潜在商机同样具备着长线投资吸引力。

虽然地缘政治局势在近期趋于紧张,令部分投资者的焦点从亚洲与世界金融市场融合的趋势中转移,但这股中国成为投资主流的趋势锐不可挡,整个过程正在顺利进行,甚至可能加速。中国资本市场正逐渐加入世界股票和债券指数的行列,成为全球投资领域的一分子。

中国上半年贸易表现显示韧性,而这种韧性背后或许传递了三层讯息。首先,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部分中低端产品中国已经实现国产替代。第二,在「中国+1」等策略的推动下,虽然部分制造业转移至东南亚,但中国企业的转型至中间品供应商,缓解了工业链转移对中国外贸的衝击。第三,2022年上半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年增10.3%,在世贸组织下调2022年全球贸易增幅至3%的背景下,这也意味着中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将进一步走高。

另一方面,中国的中产阶层壮大刺激消费,成为亚洲经济转强的动力。根据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的数据显示,亚洲地区大部分国家的人均收入在过去20年激增了三至五倍,中国更升近20倍,并预计将持续上升。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也成为全球城市化最快的地区,根据过往经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存在颇高的相关性。

现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体,亦是带动亚洲市场登上世界舞台的主要力量。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资产规模的银行体系,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的股市、全球第二大的企业信贷市场和第三大的政府债券市场。由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参与程度偏低,中国未来数年可望取得资本市场较高的投资增长率。

随着中国市场逐步开放,其证券成分势必将会是主要的股票和债券指数。对不少全球投资者来说,这是涉足中国市场的关键,随着投资者买入指数的成分证券或类似工具,以模拟其投资基准指数的持有部位,这将带动需求显着增加。一般来说,需求上升可以刺激资本市场增加供应,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行量增长潜力亦相当庞大。

中国正致力由基建及出口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型至由本土消费和服务主导,因此投资者必须注意中共当局的政策决定,中国增长一旦减慢,将为亚洲区域内以及全球带来涟漪效应。与此同时,中国的庞大影子银行体系、企业债券积压以及房地产市场失衡都是关键的风险因素,但我们认为中国政府都将继续积极处理这些问题。

虽然目前中国多地再次出现新冠病例,但预计中国政府将採取更具持续性的抗疫措施,以及推出更强力的货币及财政刺激计划来推动经济復甦。有鑑于此,投资界显然已准备由「中国制造」过渡至「中国投资」的时代,不论是否直接投资于中国,全球投资者都将透过全球资本市场参加与新兴亚洲甚至是中国的联繫。

#全球 #资本 #中国 #亚洲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