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投信投资长吴裕良7月走马上任,他是国内投信圈中少数兼备风险管理师资格的基金经理人,此外,他曾担任香港避险基金经理人逾二年,哈佛校务基金及挪威主权基金都是他的客户。吴裕良表示,职场生涯上上下下,没有碰到的瓶颈就是绩效,风险管理是所有基金经理人的重要课程,只要赢的地方多赢一点,输的地方少输一点,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摊开吴裕良的履歷,初入Buy Side的他原本意在担任半导体产业分析师,却因当时没有缺额,辗转进到景顺投信担任海外基金经理人及台股电子分析师的职务。幸运的是,当时景顺唯一会BARRA风险管理系统的同仁离职,吴裕良得到赴香港受训的机会,斜杠取得风险管理师的资格,成为少数横跨海外基金经理人、电子首席分析师及风险管理师三种高难度工作操盘好手。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吴裕良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机,然国内外基金投资策略不同,投资思维也会产生差别,其中,国外基金着重在投资流程、投资决定及投资策略,最后才是绩效;反观台湾以绩效为王,只要成绩不佳就没有然后。
入职场后面对全球股市的震盪洗礼,让吴裕良的眼界大开,尤其歷经2008年金融海啸后,他更明白「追涨大家都会,但退场却是一种艺术」。吴裕良后来因为家庭因素回到台湾,陆续到华南永昌、第一金及中信工作,结合投资与风险管控成为他在职涯中很重要的目标。
在景顺投信时,一位同事的话也让吴裕良记到现在,「先买1%也不伤身。」吴裕良认为,止损很多人做不到,但当你做了第一个动作,才能避免失去主动能量,否则不是被动,就是「冷冻」,经理人最大问题就是错两次,买最高、卖最低。
此外,吴裕良指出,被动型基金因管理费便宜,九成以上基金经理人长期绩效逊于大盘,造成ETF规模逐渐超越主动型基金,因此新世代的主动型基金要有一席之地,不仅要含有主题式、区域、多重资产等基因,更应纳入平均绩效与绝对报酬的概念,同时要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在里面。
接手联邦投信投资长后,吴裕良指出,投资长有柔性也有刚性一面,做为资产配置的策略师,也是风险总管者,除了带领大家把绩效做好,固守投资人的钱,也要在事前发生前做好良好预防,阻绝大部分的风险。同时投资长很大责任就是厘清现实,不能因人废事、不能绕过规矩。
吴裕良认为,世界上有很多伟人可以学习,譬如巴菲特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风险管理师,每次都能耐心等待所有风险因素都消除,布局在很低的进场点;至于世界最伟大主动操作者则是伊隆马斯克,不但能够扭转基本面,同时也掌握消息面跟筹码面。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