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年龄中位数
各国年龄中位数

年龄中位数是把一国全体人民依年龄排序,由小至老,然后选择排在中间那一位,他的年龄即年龄中位数,例如台湾2020年底人口2,356万1,236人,依年龄由小而老的排序后,选择居中的第1,178万618名,此人的年龄即台湾社会的年龄中位数42.7岁。

■依内政部统计,台湾于1975年的女性初婚年龄为22.3岁,2021年延至30.4岁,生第一胎的女性平均年龄同期间也由22.8岁延至31.2岁,而总生育率更由1951年7.0人、1961年5.6人、1970年4.0人,降至2022年的0.89人(估计)。

1980年的台湾,到处都是小孩、年轻人,很少看到老人,没错,那时台湾年龄中位数只有23岁,意思是有一半的人不到23岁,如此自然是生气蓬勃了。

那个年代台湾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比起美、欧年龄中位数都在30岁以上,台湾年轻多了,而之所以如此,是适逢战后婴儿潮,家家户户总有四、五个小孩,虽然随后在蒋梦麟倡议下,政府开始推动两个孩子恰恰好的家庭计画,然而直到1990年代初期,台湾仍是个年轻的社会,1990年的年龄中位数才27岁。

人口变化非常慢,有点像温水煮青蛙,今年少生几个,明年少生几个,大家不以为意,还是觉得台湾很年轻,很有朝气。当统计显示1993年台湾出现高龄化,大家紧张了几天,又云淡风轻的过日子,1998年出生的婴儿首次少于30万,大家又紧张了几天,舆论也呼吁了几回,不久大家也都忘了,因为直到2000年台湾的年龄中位数不过32岁,比美、欧年轻多了。

少子化问题未积极处理

这真是温水煮青蛙,虽然2000年台湾老年人口不多、年龄中位数不高,但是生育率已逐年下滑,女性初婚年龄、生第一胎的年龄也逐年延后,这三项指标可说是人口变化的领先指标,儘管此刻年龄中位数还小,老人占比不高,甚至人口红利还在,但这三项指标已预告老化之日不远。

可惜的是,2000年以来政府虽经常表示少子化是国安问题,但从未用国安的高度来订政策,以致初婚年龄愈来愈晚,小孩愈生愈少,老化愈来愈快,年龄中位数自然也就愈来愈高。

这只青蛙煮到今天已差不多熟了,2020年我们的年龄中位数已逾不惑之年,42.7岁,当年比我们老的美、欧反过来比我们年轻了,这是因为他们明白缓解老年社会的钥匙在生小孩,多生一些小孩,老年问题便不药而癒,于是他们用尽所有资源来提升生育率,美、欧如今的总生育率仍有1.5~1.9人(平均每位妇女一生所生的子女数),而台湾近年已降到0.8~0.9人。

台湾变老 1990年代已注定

若说初婚年龄、生育率为人口变化的领先指标,那么年龄中位数、老年人口占比便是落后指标,台湾总生育率由1970年代以前的4.0~7.0人,降至1990年代的2.0人以下,2010年跌破1.0人,此后无力回天,随着时间推移,今日的儿童,即是明日的青年,来日的老年,台湾变老这件事早在1990年代已经注定了。

不仅如此,若生育率还是不提升,数年后还会更老,依国发会今年的最新推估,2060年台湾年龄中位数已达耳顺之年,有近一半的人超过60岁,比起美、欧还在不惑之年,台湾真可谓「举世最老」,想想这幕老化的情景,庞大的养老支出、疲弱的生产活动、枯竭的财政收入,台湾能不窒息吗?

「莲房露冷坠轻红,败叶残茎碧沼中,会得美人迟暮意,不须憔悴怨秋风。」这写的是美人迟暮的憔悴,何嚐不是二十年后台湾老化的悲哀。

#人口变化 #老化 #小孩 #初婚年龄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