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上海航交所SCFI出口货柜综合指数,从歷史高点下跌至今已逾38%,且跌幅持续扩大,其中欧洲线20呎柜运价下跌逾43%、美西线40呎柜运价下跌逾36%、美东线40呎柜下跌逾26%。

多家航商、货代业者聚焦,运价下修速度与底部测试,船货双方优势反转局面是否将至。疫情期间海运市场是船东市场,缺舱缺柜随行就市一路喊价;如今有填舱压力的船找货抢货,有货则运价可以谈。

船找货的现象,开始反映在船公司船舶布局,从原本热门、高运价的东西向航线,包括跨太平洋远东到美国线、跨大西洋的亚欧线,将船舶分散到运价相对抗跌的南北向航线,包括印度线、南美线等。

全球最大航商MSC地中海航运8月中全面恢復至科伦坡、印度南部港口服务,看好中、印贸易成长,带动周边国家货柜运输量提升;阳明则是持续扩张南美、澳洲、印度线。

据Xeneta最新数据,今年海运贸易量比去年下降1.8%,如果下半年运量低于上半年,推估全年海运量下降2.7%。

马士基第二季装载货柜量比一年前减少7.4%,主因航运持续受阻与俄乌战争影响消费信心,特别是欧洲,并下修今年全球货柜需求至预测区间-1%~1%,预期美国中、短期业绩将优于欧洲。

达飞则依据WTO预测商品贸易流动放缓可能持续到下半年,认为疫情期间运输需求暴增,全球陷入约二年高运费、缺工的海运业多头行情可能告一段落。

#运费 #航运 #运量 #印度 #下跌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