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强国」中国大陆和「旧霸主」美国权力更迭,海基会董事长许胜雄认为值此关键时刻,需要花代价调整,此被外界称为「修昔底德陷阱」,商总主席赖正镒指出,因应经营环境改变,企业生产方式将从集中一处的「大型厂房」调整为分散各地建设的「中、小型厂房」,藉以提高供应链韧性,尤其美国眾议院长裴洛西访台后,此压力更明显。

许胜雄参与产业用纺织品协会会员大会时指出,史上有16次大国崛起扰乱另一个主导国地位案例,其中12次用战争决胜负,另4次则要花代价调整,如现在全球、各产业正在共同重新适应、建立生产架构,而这也带来物流塞车、通膨、能源紧缺等后座力。

赖正镒表示,在大国间的争霸当中,企业是无法选边站,近期台商企业确实有感受到「两只大熊」彼此竞争的压力,被要求须「提高供应链韧性」来因应,据他所知,现在有许多客户或中下游厂商开始要求台商、上游厂商分散投资,高科技产业最明显。

「尤其美国眾议院院长裴洛西访台之后,台商企业被要求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弹性压力更为明显!」赖正镒指出,许多企业开始规画2到3年之内将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并且逐步向东南亚或印度设厂。

赖正镒认为,中美争霸战中,中国大陆确有受到衝击,但是中国仍会是「大国」、「强国」,甚至20、30年有机会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强的国家。所以台湾不应该过度选边站,应该跟新加坡一样,双方保持一定的友好关系。

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理事长黄鲲雄指出,疫情与贸易战之下,「不断链」是现在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所有智慧化、自动化、国际化、数位转型、低碳绿能都是在维护供应链的韧性。

#台商 #厂房 #提高 #台商企业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