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院外委会待审的《台湾政策法案》草案涵盖台美关系各项重要议题。学者认为,驻美代表处改名以及赋予台湾主要非北约盟友地位,将是大陆最在意的部分。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吕祥及上海復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日前表示,这部草案若完成立法,将会颠覆中美关系,导向某种美台军事同盟的恢復,中国一定会做出比美国参议院长裴洛西访台更强烈的反应。
该草案虽言明「不与台湾恢復外交关系」为前提,但是在不少条文都有强化台湾主权象徵的迹象。最显而易见的是将「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并比照邦交国给予台湾代表享有实质外交待遇。
相对的,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任命将比照大使,需经参议院同意,并且赋予「代表」的头衔。
此外,该草案也要求解除美国联邦及台湾官员的交往限制,或限制台湾官员展示中华民国国旗等象徵主权的物品。
在军事层面,允许美国对台湾的武器供应从「防御方式」,扩大到「有利于威慑人民解放军侵略行为的武器」;同时载明美台之间建立军事性「联合工作组」,共同评估中共对台湾威胁,以及制定军武採购计画。
《台湾政策法案》另一个亮眼之处,在于指定台湾为「主要的非北约盟友」(a major non-NATO ally),无疑是刻意强调美台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此外,如果中国对台湾採取有敌意行动,美国可对中国施以严厉的制裁。
在国际参与层面,除了支持台湾纳入「印太经济架构」(IPEF),草案也重申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案,并未对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及主权做出决定。
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严震生认为,驻美代表处改名及赋予台湾主要非北约盟友地位,恐是中国大陆最难以接受的部分。
严震生说,台美断交时,我驻美代处称「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我国在其他无邦交国的驻处,有称远东贸易公司、孙逸仙文化中心、中华旅行社等,1994年驻美代表处更名为「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后,在各国驻处开始冠上「台北」之名。
严震生指出,这次美国若再带头改名,可能会起带头作用,在无邦交国的代表处将冠上台湾之名,绝对不为大陆所乐见。
严震生说,北约现已经不只局限于北大西洋,慢慢发展到亚太地区来,与北京搞对抗的态势隐然成形,《台湾政策法案》虽未授予台湾正式北约身分,但光是准成员国地位,无疑是宣告台湾正式加入美国对抗中国的一部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