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日建交50周年,双方筹备庆祝活动多时,希望展现中日友好关系,但在中美对抗情势下,两国交好不易。惟与建交40周年相较,当时中日关系因日本政府钓鱼台「国有化」政策陷入谷底,大陆社会瀰漫着反日情绪,建交40周年庆典最终取消,双方领导人及外长均未互致贺电。相较于10年前,如今中日关系虽然不睦,但双方领导人都有改善关系的意愿,9月29日仍值得期待。
中日皆有意愿改善关系
岸田首相已表明,不会出席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及中日友好团体,在东京举行的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仪式,大陆则将依预定计画,在北京举行由双方大使馆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共同主办的「50年50人」活动,此为官方色彩浓厚之庆祝建交50年活动。
日本驻北京大使垂秀夫有意利用此一机会表达善意,他告诉媒体,中、日所处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但两国永远的邻居关系是不变的,他还引用周恩来所言「既不能失去原则立场,同时也要给对方下台阶,要互相为对方考虑」,呼吁将周恩来当年的战略思考置于当下的中日关系,双方各让一步,互给「下台阶」,以产生新的智慧。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未曾面对国力超前的中国,崛起后的中国大步走向海洋,与自诩海洋大国的日本,在印太战略安全上的矛盾日益升高,加上中美竞争尖锐化的国际形势及中日经济竞合的复杂关系,中日民间社会的交流与相互认识未能与时俱进,使迎向50年的「关系正常化」仍跌宕起伏,不仅「友好」闻见异音,「和平」更出现挑战。
日本《读卖新闻》9月3日的民调显示,80%以上的日本民眾认为「中国是威胁」,日本政府对中态度强硬是对民意的回应,而非官方或个别政治人物刻意操作。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点出问题所在,日本对中国的感情非常复杂,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进步得太快,日本人未能理解并接受中国的发展。值此中日关系困难之际,双方的交流与沟通更显重要,以避免矛盾激化,对立螺旋向上,最终走向衝突。
前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是中日关系的推手,他呼吁双方均应用心接触对方,留学生与观光客的交流是重中之重,藉此可化解误解,与彼此的偏见,更可为发展中日关系发挥桥梁作用。中、日若能瞭解对方,即可避免不必要的对立,处于合作关系。中国与日本是东亚的领头羊,友好、稳定的中日关系对区域的和平与繁荣无可或缺。
日本可成为中美间桥梁
近代日本头角峥嵘,但与中国在东亚的角色并非互斥,而应相辅相成,中日是搬也搬不走的邻居,友好是最明智的抉择。中、日领导人须努力将双边关系带离「恶性循环」,日本外相林芳正2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在9月底的联合国大会上与大陆外长王毅举行会谈,林芳正认为,主张该主张的事项,面对共同的问题则须合作。至于「习岸会」,中、日正摸索以线上方式,或藉今秋印尼G20峰会的机会举行,希望能全面恢復双方高层对话机制。
日本忧心台海局势,但维持东亚和平态势,仍是岸田外交基调,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北京升高对台军事压力,岸田内阁积极强化日本防卫力,但不等于准备与中国军事对抗,岸田仍希望与北京缓和紧张,增加安全互信,避免日本周边有事。面对中日关系难题,岸田仍认为对话比备战重要。
中日邦交即将迈入「知天命」之年,应能参透两国关系不是谁主谁从,谁压倒谁的外交对决。两国虽存在分歧,但和平与合作应是双方关系的主流,而中日关系改善除可减少中美之间的误解,更可使日本在两造间起到沟通作用,此为日本安全所繫。中、日外交主事者须具宏观战略思维与歷史纵深,回归邦交正常化初心,继承前人的外交智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