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大战爆发至今满200天,这段期间,「黄小玉」、棕榈油等农粮原料价格先盛后衰,下游食品厂由于备有原料库存,成本压力递延发生,第三季进入高价原料发酵期,包括南侨、大成、福寿、卜蜂等食品厂,均进入压力最大的时刻,惟业者表示,此为必经的短痛,度过之后有机会迎来长多。

以小麦为例,由于俄乌皆为重要出口国,战事发生后,小麦价格从2月中每蒲式耳不到8美元,2月底飙破13美元;之后随着美国联准会升息打通膨,引发热钱撤退,各类大宗商品价格同步回檔,目前小麦落到8~9美元区间盘整,几乎回到俄乌战争爆发前。同样的,黄豆、玉米走势也都呈现先衝高、后压回的走势。

对食品厂而言,一般约备有13个月原料库存,加上原料从採购、船运,到实际使用,会有一段时间差。按推算,第三季将是国内食品厂运营压力最大的时候,成本居高不下并影响获利表现。

法人分析,第三季食品厂一方面进入高价原料发酵期;另一方面,国际黄小玉价格走势已反转,这时要再对客户涨价有难度,因此短线获利空间难逃遭压缩。

以烘焙原料大厂南侨为例,7月自结税后纯益2,566万元,年减54.6%,较6月缩水6成,创今年单月获利次低。公司说明,虽原物料下跌,但因库存及交货期因素,成本滞后,7月成本仍处高位,对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国内饲料暨肉品龙头大成集团董事长韩家宇也预告,由于高价原料和新台币暴贬,双重压力夹击下的第三季,将是大成获利最辛苦的时候,第四季随高价原料库存逐渐清理,营运可望回稳。

福寿持类似看法。董事长洪尧昆认为第三季会开始吃到高价原料,将是成本压力最大的时候。

法人认为,今年下半年食品业营运将会苦尽甘来。黄小玉价格高点已过,食品厂「短痛」过后,待高价库存原料清理告一段落,成本压力将逐渐减轻;搭配上半年产品价格有陆续调升,有望拉出利差空间,迎来「长多」。

#营运 #压力最大 #价格 #获利 #高价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