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面临人口老化、少子化、气候变迁等现象所延伸出来的社会、经济、教育、农业、公共卫生、及环境保护等公共议题,云林县也同样面临这些挑战,需要创新的治理理念,也需要创新的科学技术去解决。
张艮辉:公共议题 善用民间力量
云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张艮辉认为,中央或地方政府可以使这些公共议题的相关资讯透明化,把经过收集、调查、研究、已经确定及尚待确认的资讯,让大家知道并讨论,让民间力量与资源可以放到真正需要的地方。罗朝村:代耕平台 共创利润分享
虎尾科技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罗朝村教授指出,云林县是农业大县,歷年施政大致也以农业项目为重要主轴,然在人口老化与少子化的双重夹击下,农业缺工已是台湾必须面对的课题,若能由政府、大学、NGO、农会或合作社等,共同合作组合各区「代耕平台」,即结合「需求性机具与开发新机具、代耕操作与机械维护及教育培训之平台」,以协助解决人力不足部分;并鼓励与协助小农转型组成「农企业」,运作(一或多)乡镇规模化的特色产品,共创利润分享制度,才有可能富裕农业参与者,也才有可能让青年返乡,并减缓农业县快速人口老化与少子化问题。
郭昭吟:诺亚方舟 新创永续併行
云林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系教授郭昭吟认为,多变的产业、气候、战争、病毒等,加上少子化及老年化的扩大和新科技的兴起,处在此时代下,「公私协力推动创新施政」是迫切需要的。2019为地方创生元年,云林县政府首先成立「地方创生专案办公室」,县劳动暨青年事务发展处并于今年努力打造青年创业资源之「云青创业诺亚方舟」,「诺亚方舟」意旨开抵新天地,无论是返乡、就地就业或创业,许下「新创和永续併行」的云林。
吴明儒:资源连结 看到社区活力
中正大学社会福利系教授吴明儒认为,云林县政府很务实的推动社区发展工作,特别是对于社区评鑑制度的建立,他亲自参与所以很清楚,公所本身先建立自己的特色,再延伸至社区,去年起,县府到社区进行评鑑工作,对于社区因老化导致能量不够,就想办法作资源连结,让长辈能够在地老化,最近可以看到社区活力慢慢出来了。
温志超:防灾工作 推动韧性社区
云林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系特聘教授温志超表示,云林县政府推动韧性社区,帮助社区进行防灾式工作,推动得很不错,从沿海至山区有6至8个社区作示范,约有2、300人受训并拿到证照,可帮助社区在灾害发生前后,监控可能灾害的发生点,包括火灾、淹水、土石流、地震等,以及灾害发生后如何撤离、救护,有效保护民眾生命财产安全。
这几年中央的灾害防救业务访评,云林县的成效都在前段班,中央希望地方政府可以推动韧性社区,藉此强化社区安全,过程中防灾式工作是主轴,云林县约有400多个社区协会,希望先透过几个社区作为标竿,让其他社区学习,行政院新的防灾计画,明年改为「韧性台湾」,对社区的韧性防灾部分将会扩大办理。
陈清圳:永续发展 找出关键路径
教育部户外教育推动会委员陈清圳建议,以社区经营为例,公共创新必须要有经济力、文化力、生态力、影响力,如何在困境里面找到一个未来,背后有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意涵:经济开发不能够违背社区运作,社区运作不能违反生态平衡,以3年为愿景,找出关键路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