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抢夺2年3GW併网容量,6组开发商团队不乏忍痛採取0元竞标策略,先前还打谍对战,一度业界传出沃旭要以接近上限价竞标,让对手们质疑是「虚张声势」。沃旭最终发出新闻稿,以「当前竞标规则所设限制,加上高通货膨胀和不断提高利率」为由,认区块开发首期选商不具投资可行性,宣布不投标。但其背后原因真是如此吗?或另有盘算?

其实,开发商对区块开发质疑声浪不断,认单一风场上限500MW太低不具经济规模,国产化设6成、其余4成採加分项目门槛太高不利投资,少数欧商甚至透过欧盟能源总署、欧洲商会、欧洲在台办事处连番抗议,游说信件或陈述意见,近月如雪片般飞来,直达天听至总统府,倾全力欲影响放宽游戏规则。

为免沦为「大者全拿、一家独占」,经济部铁了心今年不修改游戏规则,但在国际压力下,经济部日前松口明年考虑放宽,沃旭是否因此评估明年再参战,颇耐寻味。

开发商对竞标游戏规则质疑和抱怨不在少数,除上述异见外,能源局8月初对外公开初版行政契约草案,风场建设逾期违约罚则,20%绿电改以「竞标价格」售予台电,引起开发商极大反弹,表示对融资造成很大挑战。主因开发商打算採0元竞标,若以0元售予台电,教开发商如何甘心?

后经多家业者反映及沟通,9月底新版草案删除业者反弹内容,但新增国产化採阶梯式违约金,将以单一项目成本比重、未完成比例计算违约金。不过,开发商仍有疑虑,倘若有人不执行国产化的利益,远大于被罚款金额,是否反而为部分业者解套?

另,併网延迟仍要处罚,倘若因港口、码头或台电併网落后等因素,经济部却无意放宽列为不可抗力因素,令开发商觉得极为不妥。这次竞标制的游戏规则是「价低者得」,可预期各家会以「接近0元」价格投标,未来风场只能卖给民间企业,如台积电等,开发商与民间企业签CPPA(购售电合约),不似第二阶段售予台电走趸购电价,开发商自认这次不欠政府什么。

因此,政府对併网逾期额外惩罚,开发商认为是错误、根本性不对等,有谁会比他们更希望早日併网有绿电收入还款,根本无迟延动机。因此,这纸不对等的行政契约,开发商认很难签得下手。

除此之外,这次要由开发商百分百出资电网开发,外传台电要计入20年运维费用、利润率等,导致1KW收费高达逾8,000元,未来输电卖给民间企业的过路费,开发商还要自掏腰包,形同一头牛被剥多层皮,在在都加重开发商在竞标上的投资,以及融资风险。

经济部这次在国产化、併网时程较二阶遴选严格,恐怕与疫情导致绿电开发时程频跳票,加上监察院7月曾纠正经济部,要求落实国产化,高层盯紧供电时程及落实国产化有关。

不过,台湾风场可施工工期不到欧洲的二分之一,夜间不准打桩,海上工作船要和他国外商抢,开发商对迟延而增加庞大的资金缺口,心中淌血的程度,绝不下于政府,更遑论故意要延迟併网时程。

从区块开发杂音的接二连三,11月底公布选商出炉后,开发商会忍痛签下行政契约或者选择弃标,才是选商最后的成败关键。沃旭的缺席,或许仅冰山一角,在坚守绿电时程、国产化政策下,如何兼顾外资投意愿,对行政部门俨然是一大挑战。

#区块开发 #沃旭 #竞标 #时程 #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