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联推出「全支付」,全家也推出「全盈支付」,台湾零售巨头一一杀入电子支付市场,让原本就战云密布,竞争者眾的电支市场再度成为焦点。台湾已经有约40种电子支付,热闹非凡,然而,消费者人数与口袋深度是固定的,市场必定容纳不下这么多玩家,故媒体对未来会如何发展,做出了许多预测,也有不同观点的各种排名,如依据会员数、商家数、收付金额等。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案例的角度来看,分析最有潜力的三大电子支付:LINE Pay,全支付与街口支付。

中国大陆的电子支付十分普及且交易金额庞大,可谓世界之冠。早在2003年即诞生,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支付宝乃是依托淘宝庞大的交易量与买卖家会员。支付宝一开始是为了满足线上交易而存在,是刊登商品免费的淘宝网之主要利润来源,之后才慢慢发展到实体,并扩充产品至保险、贷款与银行等,发展成今日的蚂蚁集团。

早期,淘宝网上的买卖双方间缺乏信任,为了提供交易担保,阿里巴巴创建了支付宝。今日蚂蚁集团的金融帝国并非马云的高瞻远瞩,而只是为了解决当时眼前问题,顺应市场,逐渐优化而来。仅次于支付宝,占有率超过30%的微信支付则是建立在每月有超过12亿活跃用户的微信之庞大社交流量之上。因此,仅管发展晚于支付宝,微信支付仍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尤其是在2014年的春晚,微信摇一摇抢红包游戏,在十天内就将八百万微信用户转化为微信支付的用户。

从大陆的发展轨迹来看,电支市场有两个重要的法则。第一,在初期,电子支付必须依附其他稳定的流量,很难单独生存,例如支付宝依靠淘宝,微信支付依靠微信。第二,必须要有深度的优惠,才能吸引消费者採用,并逐渐改变行为。优惠多,消费者就多,消费者多,愿意加入的商家就多,商家多,优惠又会更多,形成一种循环,可称为「网络效应」,或是亚马逊所提出的「飞轮理论」,而要推动这个飞轮,势必需要雄厚的资本与经营实力。

LINE是台湾第一的即时通讯软体,几乎人人皆用,故台湾的LINE Pay就类似微信支付,可依托LINE庞大的社交流量,潜力十足。全支付则类似支付宝,依靠全联庞大的会员以及独大的市场地位,而略有不同是淘宝是电商,全联则是实体超市,故从实体零售发展出的全支付,可说是台湾独有的特色。

街口支付的前身为街口网,早在2015年就推出APP,并邀请张钧宁代言。街口网定位为小商家的APP入口,也就是协助餐饮、零售、美容等开店业者创建移动端的虚拟店面于街口APP,可做预定、外送、产品下单与会员管理等,十分创新。街口网很早就以地面推广人员沿街拜会各大商圈,邀请商家入驻,后来逐渐转型至外卖、叫车,再到支付,可说是移动商务与电子支付的先行者与教育者,许多人第一次尝试的就是街口网。街口支付目前的会员数高达约580万人,各项优惠促销活动凌厉, APP也提供许多生活服务例如可缴水费、电费等,且零售餐饮合作商家数量眾多。街口依靠创新力与市场先占优势,建立起满足供需双方之平台竞争力,地位颇类似大陆的美团。

只能在某商店用的封闭型电子支付发展空间有限,例如超商的电子支付。儘管超商店数多,但每个人经常去的也就是附近的几家,其他数千家店的意义不大,反而应该看消费者经常去的各式商店中,最高比例能通用的支付才是最有潜力的。对消费者而言,最终只会保留最好用且习惯用的支付,商家也乐于单纯的收费模式。另外,超商的消费金额通常不高,且市场有多个竞争对手,消费者少有忠诚度,加上悠游卡已经是相当普及,因此,超商的电子支付发展相对有限。

#电子支付 #支付宝 #商家 #街口 #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