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署推动气候变迁因应法修法,在三读立法后将研商碳费课徵额度。立委关切我国碳费是否可能依国际建议每吨课10美元或新台币300元以上?环保署长张子敬5日在立法院首度松口说「有可能」,但仍需与产业沟通协调,收费标准需等气候变迁因应法修法完成后才能制定。

立委邱显智指出,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报告先前建议,台湾碳费每公吨收取10美元,他呼吁环保署尽快提出具体订价,且国际建议2020年碳定价要达40至80美元,2030年至2050年要达50至100美元,应每年调涨达到此水准。

未来碳费是否可能比每公吨新台币300元还高?张子敬表示,「有可能」,但要等到气变法草案通过以后,再跟外界讨论。

行政院减碳办公室主任蔡玲仪也补充说,碳费不是单一费率,必须跟产业自主减量一起看,现正制定各个产业减碳数量与能获得相对应减免,若气变法母法修法本会期通过,碳定价等子法会在半年内陆续公告。她强调,自主减量计画必须符合主管机关订出门槛且产业也必须实际做到才算,不是产业自己减量通通算。

经济部官员也说,碳费每吨定价多少需和产业界坐下来谈,除给厂商自主减碳诱因外,若达到减碳基准线业者是否也给予折扣优惠配套,对激励厂商自主减碳有很大动力。碳费标准须让厂商可以生存竞争,否则得不偿失即失去课碳费意义。官员说,美国即使未跟进欧盟课税,但科技大厂也会要求我供应链必须减碳。

未来欧盟将在2023年启动CBAM(碳边境调整机制)申报,但受俄乌战争影响,实际课徵碳边境税时程将延至2027年。蔡玲仪说,欧盟对未来怎么收费内容解释不足,只有提到在原生产国有实施碳定价可豁免原则,未来要如何收费细节、国际间如何接轨、碳费、碳税、碳交易等换算机制,都需欧盟再多作解释。

针对原产地已课徵碳费,出口至欧盟再被课徵碳边境税,蔡玲仪说,如何避免重复课徵仰赖国际间谈判,最重要是国内必须启动碳盘查等事前工作,要有资料,才能争取产品出口相关费率。

依环保署提供国际资讯,目前日本收取碳税,每公吨约2美元;韩国採碳排放交易,相当每吨收取17.5美元;新加坡收取碳税,现阶段每吨3.5美元、2026年后阶梯式提高;中国大陆先针对发电业收取碳价每吨8.6美元。

#每吨 #碳费 #自主 #产业 #课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