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计总处6日公布物价统计指出,9月消费者物价(CPI)年增率2.75%,连续第二个月在3%以下,但较上月回升,主因颱风豪雨造成菜价上涨,若10月天候正常,预期通膨率会下降。惟受台币匯率贬值影响,进口物价高涨,国内输入性通膨压力并未明显趋缓。

主计总处指出,9月消费者物价(CPI)较上月涨0.24%,惟经季节调整后涨0.03%;较上同月涨2.75%。1到9月平均较上年同期涨3.06%。

综合统计处专委曹志弘表示,9月通膨率(CPI年增率)扩大是受到食物类价格上涨影响,贡献了一半涨幅,8月底跟9月初颱风外围跟豪雨影响,导致价格上涨,但因为灾损不严重,所以通膨率只是略为扩大。

那是否可以解读为短期天候因素,而不是通膨压力升温?曹志弘说「对」!蔬菜月涨幅扩大才是通膨率变高的最主要因素。

曹志弘说,如果10月天候没有出现异常,通膨率会略低于9月。物价高点还是在第二季,且预估第四季涨幅会较第三季小。

曹志弘也提到,美元计价进口物价涨幅是明显缩小,但受到新台币匯率贬值影响,所以新台币进口物价涨幅仍然很大,接近两成,国内输入性通膨压力没有明显趋缓。惟国际原物料价格若能持续走缓,将有利于纾缓未来物价上涨压力。不过,曹志弘也说,美元指数强劲升值,主要货币对美元多呈贬值,不是台湾的单一现象。

9月行政院关注的17项民生物资较上年同月涨5.84%,曹志弘表示,这是近95个月以来新高。其中鸡肉是近19个月以来新高;沙拉油、调理油是近163个月以来新高;卫生纸、面纸及纸巾是近37个月以来新高。他说,以沙拉油来说,主要由黄豆提炼,但其高点在6月,未来涨幅不会明显扩大。

至于9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较上月涨1.34%,较上年同月涨9.98%。1到9月平均较上年同期涨11.63%。趸售物价指数(WPI),则较上月涨1.76%,经调整季节变动因素后涨1.64%;较上年同月涨12.82%,1到9月平均,较上年同期涨13.70%。

#输入性通膨压力 #上年同月涨 #新高 #天候 #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