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眾院院长裴洛西来台后,台海紧张情势升高;但各界研判,为因应可能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共在二十大后势必以内政为优先,台海军事衝突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各界必须正视台湾可能遭遇的经贸风险。

美国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发布最新的「投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指出,由于近来两岸紧张情势升高,因此台湾的政治风险指标评比由前次的24名下滑到36名;台湾整体投资环境也因而由全球第3名滑落到全球第6名。虽然我政府表示,大陆军演导致的地缘风险为短期因素,对台湾的经济运作、海空航运及能源安全等三大领域并无影响,台湾仍是稳定、重要且不可取代的投资环境。

但根据彭博新闻报导,虽然企业界认为东亚发生军事衝突风险不高,但预料美中持续对抗下,将衝击亚洲地区的金融和贸易稳定。因此,据传一些外商银行为控管曝险,要求员工提出可能的应变计画以因应可能的台海紧张情势升级,包括评估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区员额、减少对台湾客户的交易服务等。与此同时,彭博新闻也指出,基于政治风险的成本考量,一些跨国保险公司已迴避对投资大陆和台湾的公司承做新保单。

台海两岸关系的良窳,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美中的互动。事实上,自美国总统欧巴马提出「重返亚洲」后,美国对大陆战略逐步由「交往促变」转向「竞争遏制」。川普时期,美国对大陆的竞争尚限缩在经贸、科技领域;但拜登上任后,不但延续川普时期的抗中路线,更将与大陆的战略遏制,上升到制度和价值层面。换言之,川普重视的是调整与大陆的「下层建筑」关系;拜登则意图彻底改变大陆的「上层建筑」内涵。

然而,诚如中共一再论述,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国家预设的现代化道路,并非人类走向文明的唯一途径;美国垂范下的典章制度,及其强调的民主自由,并非歷史的终结,而仅是披覆在文明外衣下的文化殖民。

虽然中美两大国,迄今仍强调两强必须透过对话合作,以管控分歧;但在美国持续质疑并挑战中共治理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前提下,中共认为,美方必须扬弃西方价值优越论,并「端正对华战略认知」;在理解并尊重中国大陆歷史文化传承、核心利益,以及人民作出的制度和道路选择的前提下,中美才能有真正的合作。由这个层次来看,中美之间存在的歧异,现阶段将是难以沟通、无法跨越的鸿沟;照此情势持续推进,中美两大强权注定走向各说各话。若对抗升级,难保不会演变成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之争。

因此,习近平在二十大延任后,虽然一定会试图寻求与美国乃至西方国家关系的缓和;但如果美国一再挑战中共的核心利益,对一再重申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四个自信、同时又强调要敢于斗争的习近平来说,中美关系虽不致于地动山摇,但却将屡掀波涛。

中共一再强调,台湾问题是不可妥协的核心利益;对打破惯例延任的习近平来说,对台问题上势必要表现得更为强硬。因此,如果中美对抗持续加剧、美台关系不断升级,同时两岸关系更加恶化,台湾必然如《经济学人》去年封面指陈,将成为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

对中共来说,两岸关系的根本走向,取决大陆自身发展进程;台湾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两岸综合实力的较量过程。中共认为:新型两岸关系要以陆为主,且操之在己;中共不但要成为新常态下两岸关系的形塑者,还要成为两岸关系的引领者。因此,二十大后中共将採取更为主动且全面的对台策略:除了持续的军事威吓以缓解大陆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透过经贸领域的融合发展,以削弱台湾本地经济动能,将是中共对台政策的核心战略。可预见:未来中共一方面将以广大市场为诱因,强化进口替代政策,推动台湾关键产业赴陆;另一方面,陆续对台施以经贸制裁,以形成台湾社会张力,迫使我政府进入政治谈判。

在中美两强持续的对抗中,我政府、企业,甚至各界,都必须预判台海情势可能的变化;并思考如何发挥主体能动性,以因应中共二十大后两岸即将来到的经贸乃至政治风险。

#中美 #大陆 #美国 #两岸关系 #经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