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绝种的保育类鱼种「大鳞梅氏鳊」,目前仅知在金门本岛的水域中还仅存少数不稳定的族群,近年来在保育人士的努力下,以人工饲育维护少量种原。为营造这群珍贵鱼种合适的生存环境,金门县政府11日于太武山上的太武池办理「金门保育类鱼种大鳞梅氏鳊野放活动」,期待在天然无扰的环境下,恢復过往生态的荣景。

大鳞梅氏鳊(又称:大鳞细鳊)目前已列为国家保育类动物,过往栖息于台湾地区的溪河、湖沼等地,但近年的原生淡水鱼类调查均已查无其踪迹,仅远在1920年有最后一笔调查纪录,直到20年前才又在金门的斗门溪被发现这群娇客,随即进行保种与復育工作,以避免其绝迹。

主持野放活动的金门县长杨镇浯表示,金门每逢秋冬时节进入枯水期,前2年更是面临50年来最严重的乾旱,不仅对农业灌溉造成影响,更使得原生淡水鱼类栖息地面临严重的威胁。近几年县府除了增加蓄水空间、导入再生水系统,在林务局经费挹注下进行水域基础工程,同步进行移地保育、外来鱼种、龟类以及斑腿树蛙移除等行动,后续则透过营造原始生物栖息环境,再将物种送回原始栖地復育。

建设处长李有忠说,此次选定太武池作为保种基地,是该水域为光前溪上游区域,自然环境较稳定,外部干扰程度低,不易受到外来物种侵袭,先前利用旱季已将池中外来鱼种及垃圾全数移除,盼透过大自然繁衍机制逐步增加族群数量,恢復生态荣景。

#外来鱼种 #鱼种 #水域 #金门 #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