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尼莎颱风共伴效应带来急时豪雨,变成政治口水乱喷的泥巴战。这种情绪性的反应对预防和解决下次类似的灾害,毫无参考的价值。气象局预计22日又将有新一波的热带低气压环绕全台,赶快面对问题,紧急拿出对策吧!不要人民又成豪雨受灾户了!
每次选举期间,面对灾情,政治人物都好似捡到枪,纷纷给人民两张不同的变色脸,一是,如果自己做对了,而对手又做错了,碰巧中央、地方不同党,那就趁机海扁或反讽一顿,忘了对人民来说,政府就是一个,不能面对灾情不同调。另一是,如果自己做错了,不管对手做的对不对,互呛一顿再说,忘了民?才是最重要的利害关系人,错失了第一时间改善的时机。
上周末的尼莎颱风在北部地区卷起的豪雨灾情是典型事例。行政院长苏贞昌在中央灾害应变指挥中心,「抽问」地方县市首长应急状况。这次他引起全台新闻焦点的是宜兰县长林姿妙,双方对话的内容各有认知、反应的不同,本是正常,但在媒体刻意炒作之下,又沾满政治口水。另一是台北市长柯文哲,双方是否开设二?以上灾害应变中心各有判定的差异,两人都是硬直口快型人物,加上民代、名嘴见缝插针,当然模糊了灾害应变的主题。
这次台北市关水门泡车事件引发的争议有二,先是从民眾受害者的角度,民眾的车泡了水,特别是有些民眾在关水门前,未及时驶离现场,当然不是小事。市府、议员和民眾要去追查的重点是,到底关水门的讯息市府是几时几分发出?是否应列为特别讯息,限时加快处理?前置时间够不够民眾反应?有些人用颱风预告的632拖吊车通知标准,基本是误置的,因为,这次灾情是瞬间豪雨所致,从中央这次也没有预告颱风即可确知,不必因人设事。倒是随着全球气候变迁,今后瞬间豪雨可能经常发生,应急认定标准应及早加入。
其次,从应否开设二级以上灾害应变中心的观点,台北市府是有开设三级灾害应变作业,相关工务、交通、民政、教育、水利、市场、警察、媒体、研考也都有连线运作,不能因为中央有开设便认为地方也应设立;何况,这次问题出在认定还不似颱风那么明确的豪雨之上。至于,候选人去灾区插花是不可取,也应加以规范。
根据气象局预测,菲律宾东方海面又正有热带低气压形成,预计22日、23日最靠近台湾,同时东北季风增强,是否出现尼莎颱风相同雨势有待持续观察。危机管理重在预防,并善用知识、经验和科学,就剩两天不到了,政府不分中央和地方、在朝或在野,加油了!
(作者为国家公益发展协进会理事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