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台湾南部香蕉陆续传出产量过剩致价格暴跌,已不敷生产成本,蕉农叫苦连天。适逢九合一选举,为避免问题恶化,扰动选情,官方即刻启动去化收购机制(每公斤5元),来安抚蕉农。一如过去,国内香蕉价格终有回稳的一天,只是这样的恶性循环,已经成为台湾农民挥之不去的梦魇,政府若还只想依赖补贴撒钱来解决问题,不仅将造成国库庞大负担,长期下来农民也容易养成依赖心理,成为温室花朵不堪国际同业的强力竞争。
其实国内香蕉价格崩跌关键在市场。由于外销市场有限,香蕉在台湾属于价格容易因产量变动而产生大波动的水果,政府虽大张旗鼓成立农产品外销国家队-台农发,并花费很大的金钱及力气在拓展中国以外市场,却明显不如预期。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八月台湾香蕉出口数量仅1,294公吨,较去年同期2,612公吨减少超过5成,且几乎全部集中在日本市场,其他国外市场如汶莱、沙乌地阿拉伯、帛琉、新加坡、美国等均挂零。
即便日本市场近两年也出现萎缩警讯(2020年台湾香蕉出口到日本3,334公吨,2021年出口日本2,955公吨);2022年1~8月日本香蕉进口数量为72.86万公吨,总额为800.6亿日圆,主要进口国为菲律宾(占77.8%)、厄瓜多(占14.6%)及墨西哥(占6.57%),台湾只占相当低的份额,显现台蕉在拓展外销市场上,遭到其他国家产品的激烈竞争并未取得价格及品质优势。
根据统计,2021年全球进口香蕉的总额为161.3亿美元,主要进口国为美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日本及中国,占进口总额近半数。居首的美国2021年香蕉进口数量高达459万公吨(有机香蕉进口量为55.5万公吨),总额达18.8亿美元(传统香蕉每公吨461美元,有机香蕉每公吨582美元),主要来自瓜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宏都拉斯、墨西哥及哥伦比亚,此与地域和贸易关税有关,近年来菲律宾、越南、泰国、印度、中国生产的香蕉也都顺利打入美国市场,尤其越南香蕉在食安把关严苛的欧盟和日本市场大有斩获,该国香蕉在口味、品质、价格上取得相当优势并善用品种差异性、反季节特性及成本优势,值得蔡政府虚心检讨。
基于风险管控,即便是日本市场,蔡政府同样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应针对美国、欧盟等潜力市场,做好调查工作(包括关税、当地消费者偏好、消费季节、通关检验、物流与当地产品竞争性等)并善用当前台美关系空前紧密,透过台美相关经贸协商,争取将台蕉顺利卖进美国市场。
中国大陆香蕉产量高居世界第二位,但因当地消费量大,每年仍需自国外进口上百万吨的香蕉,目前主要进口国为菲律宾、柬埔寨、越南、厄瓜多等。台湾香蕉曾于2020年出口到中国大陆(343公吨),后因故中断。在商言商中国大陆有市场、离台湾还是个值得重视的市场,除加强药物残留及病虫害防治外,可设风险管控机制,避免重蹈凤梨、莲雾、凤梨释迦覆辙。
台蕉销售以生鲜为主,加工品行销数量金额有限,有待加强。加工确实是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缓解生产过剩的良方(如东京香蕉蛋糕、韩国香蕉球球饼、香蕉纸、菲律宾香蕉脆片、香蕉皮果酱等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蔡政府经常鼓励加工厂收购次级品来加工,虽然可以稍解产销失衡困境,长久下来却会在消费者心目中烙下不良的印象,不利品牌建立和加工品行销,应改变方式,改以优质原料配合先进技术、设备或配方,形塑优质台蕉加工食品品牌,品牌强则产业旺。
随着科技的创新研发,想稳住农产品产销不再只靠经验,看老天,除积极进行品种和物流改良外,可以运用资料科学和资讯技术如物联网、云端运算等来搜集大量有用的产销资料,经专业演算分析后,即时提供给农民做为当季种植决策参考,避免盲种,并建立智能价格暨市场预警监控系统(国外已有多种商用系统),事前备妥各种紧急应变方案,勤加演练修正,有备无患,才是农业「稳产」,「稳价」,「稳收入」的良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