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

王义桅25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开篇提出三个「务必」之一「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随后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点」。一些外媒咬文嚼字,故意将强调斗争精神与「攻击性」等词汇画上等号,藉机攻击炒作「中国威胁」。越是如此,越必要讲清楚,中国外交为何强调斗争、跟谁斗争及如何斗争的问题。必须强调,中国外交的「斗争精神」不是寻求对抗,而是在维护自身利益与促进国际公平正义方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王义桅认为,为何强调外交斗争?因中国越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遇到反作用力、甚至阻力越大;要更多地从「应用」模式转向被美西方视为「挑战」「威胁」的「原创」模式。在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等原则、继续顺势而为同时,与国际社会志同道合者携手应对逆全球化衝动,过程中需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注重斗争艺术。

王义桅称,跟谁外交斗争?一是跟过时的思想斗争、跟思维路径依赖斗争、跟恐美崇美媚美心态斗争。二是跟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斗争。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宣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三是围绕涉台、涉港、涉疆等一些具体事务的外交斗争,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王义桅表示,如何开展外交斗争?在更加强调斗争精神的今天,除了继续及时回应和反击,更要敢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要有更加积极主动外交布局、更多积极主动外交叙事甚至战略叙事。要求在「敢于斗争」同时,更要「善于斗争」。

中国外交强调的「斗争」不是对抗,相反是为争取和展现更大程度包容,善于斗争还要能够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社会中间力量,在团结多数过程中,展现斗争艺术和技巧,把握时与势、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中国外交 #王义桅 #叙事 #主动 #霸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