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计总处国情统计显示,10月主要国际农业原料价格较去年同月相比仍呈「双位数」增长,其中,玉米涨幅27.7%,涨势最为惊人,稻米21.8%次之,小麦、黄豆分别各涨16.6%、12.3%;学者警示,台湾相当仰赖粮食进口,黄豆、玉米、小麦又是沙拉油、麵包、外食的重要食材来源,当食物类价格高涨,对低所得家庭衝击最大,加上薪资成长有限,更加剧我国贫富差距。
学者坦言,台湾近10年来薪资呈低成长,年成长从0.87%到2.99%不等,当物价高涨时,低所得家庭感受特别深,因为食物类占支出比例高,再扣除房租、水电基本开销后,几乎所剩无几,雪上加霜的是,薪资远不及物价成长速度,上餐馆、看电影等娱乐成奢侈享受,贫富差距愈拉愈大。
根据主计总处统计显示,低所得家庭今年前10月对物价上涨率达3.2%,对比高所得家庭的2.89%明显高许多。
主计总处分析,农业原料(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俄乌战争、肥料短缺推升种植成本,加上气候变迁影响产量供给;由于我国食物类价格採市场机制,波动受国际市场影响,不像燃气、汽柴油以及电价等,在政府管控措施下,价格波动比较小。
随边境解封,富邦金控首席经济学家罗玮表示,观光、旅游復甦,台湾缺工问题将浮现,而进口粮食高涨,外食费成本也将持续攀升,较高购买频率的日常用品,短时间内也难看价格明显下跌趋势。
主计总处1至10月CPI平均年增率为3.04%,学者预估,我国全年CPI将上修,原本预估的2.92%,肯定会突破3%大关。
罗玮表示,除粮食价格外,美国还有基层劳工短缺的问题,在人力成本推升下,终端服务价格高涨,是这波通膨下降速度缓慢的原因;台湾在美国升息浪潮下,罗玮预测,央行12月将跟进,升息半码机率最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