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在离岸风电第二阶段时,国产化任务与趸购风场是分别进行选商,但这次是将国产化纳入基本条件,后续再进行比价,象徵国内风场同时有价格竞争与肩负国产化任务。
这次区块开发选商,六家开发商进入价格标的十座风场,价格分别从0元至0.01元,代表开发商们有信心可以找到绿电需求企业来签订购售电合约CPPA,未来风场完工后绿电有去处,意味台湾再生能源趸购制度自此后走入歷史,电业则走向自由最大化。
不过,各开发商在面对产业关联性时,部分业者提出相当高的承诺,未来国内供应链是否真能如期如质交货,不无疑问。以目前第二阶段潜力场址遴选风场的国产化实绩来看,未来产业要肩负风机大型化、产能放大的学习曲线过程,都需克服无数难关,才可能达成艰困的国产化任务。
另过去经济部提出行政契约,其中设计的罚则让多家开发商大吐苦水,也增加风场管控及融资风险,甚至垫高CPPA价格,让绿电购买者不愿埋单,因此传出有部分开发商私下透露,虽取得开发权,但最终不一定会完成签署行政契约,并冀望明年选商规则能让产业关联性松绑,才能有足够投资报酬率来支撑风场开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