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山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开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处理绿色整治技术,让业者整治成本降低至少5成,避免产生2次污染,还能兼顾友善环境。该技术已成功应用在半导体科技大厂绿色整治,復育活化污染土地。

中山环境工程研究所讲座教授高志明表示,土水污染分重金属污染、石油碳氢化合物等油品污染、含氯有机溶剂污染(乾洗业、制造业、金属表面处理业)三大类,业者须按法规整治,但要成功復育难度高。

高志明强调,污染场址整治復育工作首先必须完成精准污染调查,掌握污染物特性、程度和范围,再选择适当整治工法。研究团队以生物整治、被动系统、现地处理及节能减碳概念进行污染改善,无2次污染问题,价格具竞争力,成本较国外相同技术可降低5成以上,更能针对土水场址的地质条件、水文环境客制化处理,并做到实场化、模组化及自动化。

面对重金属污染,团队开发植物萃取可溶出重金属的绿色螯合剂;针对油品污染,团队开发加速土壤地下水中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和药剂,透过微生物分解油品,并利用冷冻乾燥技术将微生物制成易输送的菌粉,使微生物易于保存并使其寿命显着提升。

针对含氯有机溶剂污染,团队开发「可做为替代碳源的基质」为生物整治药剂的核心,令其可被微生物利用、强化可分解污染物质的微生物增生。

高志明认为,成本降低可提高业者解决污染问题的意愿,加速环境復育、土地活化再利用,友善周边环境,免背负污染场址恶名,更能达到民眾、企业及政府3赢。去年团队也与环保科技业者合作研发生物整治药剂,协助工程顾问业者与国内半导体科技大厂绿色整治,成效获业者肯定。

#处理 #团队 #整治 #绿色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