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解放军25日回应美国《2023国防授权法》演训的强度,直逼8月裴洛西来台后的围台军演。不过,大陆外长王毅在本月22、23日会见美国亚洲协会董事会联席主席桑顿、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看似风高浪急的台海情势背后,是美中外交一轨、二轨管道的畅通无碍。
今年11月「拜习会」敲定了布林肯于明年初访问大陆的事宜,这也是为第二次拜习线下峰会的铺路之行。外界有观点解读,23日王毅与布林肯通电话,多半是为布林肯访中之行而准备。但未必如此,反而是通话前一天,桑顿在北京与王毅会晤,才是双方为布林肯访中而举行的会前会,布林肯的「应约通话」更多是美方抢在《国防授权法》签署前向中方的危机沟通。
只要对近年来美中台面下沟通机制有所了解,就可清楚发现,桑顿往往扮演着比美方官员、国安幕僚更加重要而关键的角色。外媒曾爆料,去年拜登政府与北京陷入僵局的时刻,桑顿与北京官员、学者会面,还到访新疆,有媒体将此访问与1971年季辛吉的秘访相提并论。另一位与桑顿类似的角色,是美国商界大老葛林柏格,外媒报导他在拜习会前夕与中方代表团在美国密会。
不难想像,桑顿此行与王毅会晤应是「货真价实」的筹码交易,双方谈妥后才会进一步就布林肯访中做出安排。然而,一天后,布林肯就打电话给王毅,更大可能是向中方澄清拜登政府对台立场并没有因《国防授权法》而改变,并试探北京会做出何种反应。所以当天新华社的通稿中以较多篇幅摘录了王毅对美方批评性的措辞,折射出这次通话氛围并不舒缓。
但有两个细节需注意:一是王毅在与布林肯通话中提到「廊坊会晤是深入、有建设性的」,指的是12月11日至12日大陆副外长谢锋在廊坊和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康达、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的会谈。这说明拜习会后,美中「一轨」协商机制已恢復,同时还辅以桑顿、葛林柏格等「二轨」沟通,台面上、台面下的各种对话显然有助于管控分歧。
二是陆方人大、外交部、国防部,以及国台办就《国防授权法》发表强硬的声明,但人大和外交部使用「涉华(台)消极条款」,国防部使用「负面条款」,国台办则说是「错误言行」,意涵轻重都有所拿捏和区隔,想必是向美方传递出管控风险的政治讯号。
王毅近期在演讲中,将「落实中美元首达成的共识,争取中美关系校准并重回正确航向」作为明年外交工作规画重点,高层沟通、维护稳定以及促进合作,仍是2023年美中关系主轴,台海斗而不破的基本格局料将延续。(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