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27日宣布防疫政策解封,自2023年1月8日起确诊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同时全面开放国境。大陆逐步迈入后疫情时代,启动拚经济模式。
大陆在2022年歷经疫情起伏、房债危机,以及俄乌战争引发的全球通膨和供应链动盪,导致本地经济积弱不振。时至年末之际,大陆防疫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从严厉封控转向与疫情共存,逐渐与国际社会接轨。虽然未来几个月大陆疫情将快速蔓延,但依照各国防疫经验,大陆疫情可望在数个月内获得控制,2023年大陆经济料将倒吃甘蔗,復甦可期。
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即将届满三年,这场疫情牵动全球政经格局,2022年又是形势最严峻和复杂的一年。疫情爆发以来,大陆领导人坚持「清零」防疫政策,虽成功抵御前几波的病毒肆虐,守住民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但严厉的封控防疫措施却让经济发展付出了巨大代价。
当Covid-19演化至Omicron变种病毒时,由于传染速度更快,但症状更轻微甚至无症状,使得防堵病毒扩散更加困难,全球防疫政策因此大幅调整,各国纷纷改採与病毒共存,对外重开国境,对内恢復正常经济和社会活动。向来防疫政策谨慎保守的东亚各国,也在2022年第三季相继解封,唯独大陆仍坚持「清零」防疫政策。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报告重申「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的防疫方针,使得外界预估大陆放宽防疫政策的时间表不断延后,甚至认为迟至2023年年末,同时对于大陆经济明年重回正轨保持悲观。
然而,二十大结束后,大陆内部反对防疫措施的声浪高涨,在此氛围下,大陆领导人于11月12日提出「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启动松绑防疫的进程;12月7日再公布「新十条」防疫措施,大幅减少健康码、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的强制要求;12月27日又解除新冠肺炎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正式迈向与疫情共存。
大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重要制造基地,严厉的防疫政策动辄导致工厂停工、产业断链,影响全球经济正常运行,大陆松绑防疫政策并与国际接轨,将是全球经济復甦的关键密码。
大陆将在2023年1月8日起全面开放国门,意味着大陆防疫措施与全球接轨,以往防疫优先于经济的方针将出现反转,大陆也将启动「拚经济」模式。
但在拚经济的同时,疫情的变化将是最大的变数。由于当前大陆主要的病毒株BF.7传染力更凶猛、潜伏期更短,加上最新的病毒株BQ.1和XBB已传入大陆,近期爆发大流行将难以避免,加上大陆疫苗施打率偏低和本土疫苗过时失效等因素,可能造成眾多民眾染疫病故的严重疫情。儘管防疫政策解封,但若是疫情爆发大流行,短期仍将阻碍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作。
可以预见,大陆即将遭遇疫情快速恶化的巨大衝击波,即从确诊数激增的上升期到维持高位的高原期,这段阵痛期可能持续数个月甚至半年之久,才能迈入疫情平稳放缓的阶段。这意味着大陆在未来半年内,在拚经济的同时还必须处理重大公卫危机,两者之间孰轻孰重,取决于疫情的严重程度。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防疫政策的松绑,大陆近期已密集推出一系列稳经济措施,为疫情稳定之后的「拚经济」打好基础。其中对于房债问题,人行等部门于11月15日推出「十六条措施」,透过信贷投放、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三箭齐发」,纾困房地产企业,让房市出现止稳迹象。
在提振内需方面,大陆国务院在12月14日公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藉由扩大内需全面促进消费,填补2023年外部市场可能衰退对经济带来的衝击。
克服与疫情共存的阵痛期,是各国从大疫步入常轨的必经之路,大陆如今迈开这一步,接下来数月虽将面临许多公卫领域的挑战,包括医疗资源和防疫物资的准备等,若能顺利熬过这段阵痛期,以大陆依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庞大市场利基,当可扮演推动全球经济復甦的火车头角色。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