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民进党在九合一地方选举惨败,仅赢取五席县市首长,外界普遍认为民进党选情失利,源自「抗中保台牌」失效。民进党内负责检讨九合一败选的前桃园市长郑文灿及立委罗致政,皆提到「抗中保台」论述需调整。无独有偶,同额竞选民进党主席副总统赖清德,更提出「和平保台」论述,一石激起千层浪,陆委会却宣称从未倡议「抗中保台」路线;「和中保台」思维再次进入公眾视野,颇有超越及扬弃「抗中保台」路线,然其内涵却仍隐晦不明。
赖清德提出「和平保台」的两岸论述,显然已经认识到若民进党一再倡议「抗中保台」路线,在「乌克兰情境效应」下,基于政党利益可能牺牲台湾安全及国家利益。民进党在地方选战中倡议「抗中保台」路线,被视为边际效应递减;不同于2020年总统大选「抗中保台」路线发挥作用。俄乌战争爆发促使台湾民意产生翻转式改变,台海战争风险机率提高、对美国支持台湾防卫的信心下降及希望两岸和平对话重启协商比例增加。
民进党体认到固然适度操作「抗中保台牌」,利于选票极大化,促进政党政治利益;然一旦过度消费此策略超过临界点,恐引发台湾安全风险提高之虞,「抗中保台」路线存在「双面刃效应」。民进党在选后始有此深刻认识,应倡议「和平保台」而非「抗中保台」,在选战中一再操作「抗中」、「反中」,徒增授予大陆当局动员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的口实,丝毫无助于台湾安全保障。
前副总统吕秀莲于「世界民主大会与台湾民主」论坛中,即倡议「爱和平、保台湾」,提醒勿陷入「中国龙跟美国鹰,争霸全球的漩涡当中」;也表示大陆领导人虽喊出不会作放弃武力解决台湾承诺,但仍保有「和平的窗户」。不同于「和平保台」思维,「抗中保台」路线隐含的衝突对抗思维,恐触发「引战」、「招战」而非「避战」、「去战」,徒增台湾安全风险。
然而,民进党直至选败,始有检讨「抗中保台」路线之反对声浪,几曾「民主进步」意涵的「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精神,却沦为昔日其所批判国民党党国威权体制,流于领袖「英明睿智」、「乾纲独断」及「一言堂」窠臼。「抗中保台」思维,不易促进两岸和平稳定关系架构的建立。前副总统吕秀莲所倡议「和平,保台湾」路线,立基于「民主和平论」立论基础,促进中国民主化发展,与两岸和平解决争端具有密切关联性。
同样身为副总统赖清德,应向前副总统吕秀莲请益,「和平保台」路线才是民进党长期执政基础;「抗中保台」路线不仅不利于永续执政,也不利于台湾安全维护。赖清德若认为採取「抗中保台」路线,难以获致「保台」目标,就应调整其「务实台独」说法,避免给予外界持激进台独路线之认知图像。当蔡英文总统公开否认 「九二共识」、不接受「一国两制」,倡议「抗中保台」路线,宣称「大陆别国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论」,更易促发两岸敌意螺旋。
儘管赖清德提出「和平保台」路线,这确实比「抗中保台」路线,更能带来两岸和平红利。问题是,若赖清德不能停止倡议「务实台独」,不仅难以争取总统大位;同时,也难以降低台湾安全风险。换言之,「和平保台」路线实践,方能促进台湾安全、经济增长及国民团结、凝聚,利于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建成两岸和平稳定架构。(作者为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