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者认为,要最优先规划国土「能源专区」,就如工业区、科学园区般的专区。再者,简化土地变更程序,让光电案场的土地取得更加便利快速,有利于2025年的太阳光电装置容量达到20G的目标。
集结电厂经营业者的太阳能光电产业永续发展协会成立一年,理事长蔡佳晋偕同韦能能源、森崴能源、三地能源、宝岛阳光等会员举行记者会,且提出建言。
蔡佳晋指出,当前台湾太阳能光电产业的乱象,都出自于土地难以取得,衍生许多土地开发的利益纠葛,光电业者成了受害者。「农地破碎不是太阳能业者害的」,太阳能业者是在解决土地閒置的问题,目前有光电板覆盖的土地不到两千公顷,且几乎都是过度利用、地层下陷而盐化的土地,可以耕作的良田不可能用来盖光电厂。这些土地,远远少于一期休耕地(23万公顷)与二期休耕地(6至7万公顷)面积。
「台湾不是没有农地、是没有农民」,其实地主都住在都市上班,根本没有务农,业者整合土地超困难。而且以现行法令来看,要做太阳能要申请土地变更,但照程序走下来往往要2~3年,还不一定会过,诸多不变让业者却步。
蔡佳晋直言,屋顶型太阳能已经差不多做满了,渔电能做多少还要看,农委会七七事变之后几乎没有营农型的开发案,还是要请政府释出土地,才有机会达标。他强调,「自由开放、总量管制」期望政府可以针对国有土地总量管制之下,释放出土地,大概只要2、3万公顷,让大型地面型电厂、屋顶型太阳能、渔电共生三项併行,就可以让2025年20GW的建置目标达标。
其次就是地目变更的简化,土地变更牵涉到内政部、农委会、营建署,有时候只是2MW规模的小电厂,但是跑变更程序就要2~3年,最后可能还不过,当然没有业者想要投资开发。除此之外,太阳能业者也乐见设立专区,在特定的能源专区之下可以加速电厂的开发,这也是释放土地的一个方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