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台海两岸之间的局势随着兵役延长、美国有意军售布雷系统,让金门、马祖重新布置地雷,居然变得越来越紧张。美国智库还兵棋推演2026年台海战争。一时之间,台湾彷佛变成两大强权争霸战的最前线。
台湾海峡是和是战,忽然变成迫切的议题,不少人担心衝突会不会一触即发。即使各方都强调争取和平,但必要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其中,最不花钱且最重要的或许就是未雨绸缪先找防空洞。对于二次大战之前已经出生的民眾来讲,「走空袭」、躲防空洞是共同的记忆。在台湾许多地方,至今仍留有许多防空洞。
防空洞在台湾,最早出现于日治时期,当时称为防空壕。台湾总督府于1941年7月13日发布《简易防空壕建筑规则》。这个时间点,颇有玄机,因为盟军空袭当时由日本统治的台湾,是从1943年开始。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在11月25日首次轰炸了新竹飞行场。
从时间点来看,台湾总督府重视防空壕似乎是未雨绸缪,提早了两年就推动。然而,日本在1941年12月8日偷袭珍珠港,这天日军战机也从台湾的台南、冈山等地的机场出发,攻击菲律宾的美军基地。
早在美国盟军空袭台湾之前,苏俄红军派来支援中华民国抗日的空军志愿队就在1938年2月23日空袭过台湾,这是台湾史上第一次遭受空袭。台湾总督府在这之后3年半才发布了《简易防空壕建筑规则》,且发布时间略早于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间,这之间有什么关联令人好奇。
儘管总督府积极推动防空壕,但仍有严重伤亡,尤其1945年的531「台北大空袭」,总督府的防空壕因入口遭炸毁塌陷而闷死近700人,造成大悲剧。有防空洞都会发生悲剧,没有躲入防空洞的伤亡更加惨重。
日治时期建物很少有地下室,所以要挖防空壕。如今许多都市建筑物都有地下室,可作为防空洞使用。儘管政府相关部门已造册公告,但除了自住大楼有地下室,或是住家旁边就有学校等有地下空间的办公大楼,相信许多民眾仍不知道遇到紧急状况要去哪找防空洞。万一真有空袭,这时才上网搜寻,恐怕缓不济急。政府应举办防空避难演习,让人人知道最近的防空洞在哪里。
毕竟有不少防空避难所是属于私有产权,平时外人不得进入,只有演习、战争时,国防部下令后,才能开放让民眾进入避难。所以没有演习,就难以真正体验。地下室作为防空洞,有没有通风不良的问题也应该注意,以免悲剧重新上演。(作者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