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以95位20至40岁国内艺术相关大学的大学生或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为35位声乐家、27位钢琴家,以及33位非音乐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分析其大脑「扩散磁振造影(DWI)」影像,观察大脑神经结构的变化。
研究发现,钢琴家和声乐家的大脑中,与情绪相关区域(例如杏仁核)的连结,较一般非音乐家更多,显示了长期的特定音乐训练会加强大脑中以经验为基础的白质神经网络连结。研究也显示声乐家与钢琴家,左侧杏仁核和其他脑区之间有较强的内部整合连结。
与钢琴家相较,声乐家的左半脑连结密度较高而右半脑的连结效率较低,可能是因歌唱比钢琴需要更多语言处理,和处理语言重要脑区在左半脑有关。
研究论文第一作者阳明交大脑科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郑吏凯提到,钢琴家和声乐家的差别,可能是在于钢琴需要精确的手指控制,而歌唱需要发音咬字的肌肉。声乐训练可能因为需要求音准,需要技巧去控制和侦测错误音准,所以塑造出和调控音准有关的脑迴路结构。
谢仁俊说,不同音乐型态的学习与训练,可强化不同功能的神经网络,此研究成果提供对神经损伤或精神心理创伤的病人,施予艺术治疗与音乐治疗的神经科学基础,一般民眾学习音乐也能强化脑部,如老化、中风,可透过音乐训练,復健加强运动连结。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