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杨玉全的汇整,目前建商在土地融资方面遇到五大痛点。首先,融资额度严重紧缩,形同资金断链,土融最高只能贷到5成,其中1成必须在动工才能核拨,等于建商至少要拿出6成以上自有资金。在担保品已十足设定抵押并绑信托下,金融政策还对营建产业如此苛刻,造成产业资金断链,影响促进地利动能。
第二,央行限期取得土融后18个月必须动工,不但不合理,更是不知民间疾苦。有些银行甚至只给建商一年期限,且从购地到取得建照、开始动工,都要经过许多冗长行政程序,因此18个月限期开工令,简直是天方夜谭,应放宽到两年半至三年才合理。
第三,变相抽银根、调高利率。如没有在一定期限内动工,银行就要逐步收回土融,在没有外在不利因素下,却要抽取银根,又採阶梯式逐年加码计息,让中小型建商资金吃紧,成本增加。
第四,不动产信用管制溯及旧案,衝击产业正常营运。杨玉全表示,央行去年12月限缩土融最多贷至5成,但之前已核贷旧案超过新规定者,若要展延,原贷款成数最长只给一年调整期,若未动工即须偿还成数差额,等于抽取银根,让建商财务计画骤然出现缺口,衝击正常营运计画。
第五,大者恒大,不利竞争。杨玉全说,中小型建商目前融资条件,远不如大型建商,利率也高出2码以上,贷放成数则比较大型建商减少1成,且银行会要求自筹资金需全数到位。建设公司以中小型建商居多,在紧缩信用管制政策下,等于大型集团建商在市场上享有融资优势,形成寡占化,除不利竞争,消费者更会减少议价或选择产品的空间。
杨玉全希望政府了解,建商并不是炒房者,央行与金管会不应组成国家队联手打击产业、砍断中小型建商资金链,不合理的土融管制必须尽速检讨改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