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县盛产杭菊、草莓等各式蔬果,不过有许多农民使用农地膜来抑制杂草生长,但也衍生农业废弃物问题,各乡镇市公所面临找不到回收厂困境。(农委会提供/李京升苗栗传真)
苗栗县盛产杭菊、草莓等各式蔬果,不过有许多农民使用农地膜来抑制杂草生长,但也衍生农业废弃物问题,各乡镇市公所面临找不到回收厂困境。(农委会提供/李京升苗栗传真)

苗栗县以农为本,盛产各式农特产品,许多农民为减少田间杂草生长,都会大量使用塑胶做的农地膜,但废弃农膜塑胶布回收困难,成为各乡镇公所的垃圾危机。苗县府21日举行县务会议,铜锣乡长谢昌年提及,乡内废弃农地膜堆积如山、困扰不堪,盼望县府能协助后端去化管道。环保局则指出,目前连繫全台6家厂商皆可收受,将请农会、公所向农民宣导。

苗栗县铜锣乡盛产杭菊,全乡栽种面积约40多公顷,农民常用农地膜覆盖农田,藉此阻挡阳光、抑制杂草生长,减少人力或购买药剂除草,但农地膜材质为塑胶布,且属于消耗品,每年都要不断更换,整年下来产生好几公吨的废弃塑胶布。

有「草莓王国」美名的大湖乡,草莓栽种面积约380公顷,同样面临废弃农地膜隐忧,大湖乡公所清洁队每年至少处理90公吨的废弃农地膜。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狮潭、公馆等地区。

农粮署与环保署前年曾到大湖乡推广「农膜回收机」,并补助购买一半费用,让农民做好前置清洁,增加厂商回收意愿,但每台回收机造价20到40万不等,农民兴致缺缺,直言根本不敷成本考量。

谢昌年在县务会议提到,以往乡公所协助农友处理这些废弃塑胶布,但长期配合的回收厂商过年后突然因案不再回收,这些废弃农地膜在垃圾场已变成一座小山,但农地膜因后续清洁、整理成本考量问题,其他业者回收意愿非常低,希望县府给予协助。

环保局长陈华盛表示,回收后农地膜可透过水洗、破碎、热处理、押出等程序,制造再生塑胶粒,可作为塑胶袋、PE膜,目前全台有6家业者可收受,但废弃的农用塑胶布会沾染砂土、石头等杂物,后端资源回收商必须以人力清洗,导致回收意愿降低,现阶段会请各公所、农会加强宣导做好前置清洁作业。

#农民 #处理 #农地膜 #塑胶布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