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2024年1月的大选还有4个多月的时间,很多人焦心的问:如果2000年大选结果再现,到底怎么办才好?

当年的具体情况是:陈水扁得票数第一,但只有39.3%。排名第二的宋楚瑜和第三的连战加起来票数超过了59.9%,但却「应合而未合」,结果让国民党失去了政权。现在,赖清德持续领先,仍然是不过半,柯文哲与侯友宜会不会再一次重蹈当年「应合而未合」的覆辙呢?这是2024大选面临的考验!

不少人寄望选民的弃保效应,并且明揭指出,赖清德的基本盘是总选票的4成左右。如果民眾党与国民党合作,让民进党政府下架,就可能得到6成左右选民的支持,依然是胜券在握。但民进党阵营一定会分化在野势力,让实际上的合纵连横难以进行。

质言之,如果在野势力真能排除万难,抛弃成见、开诚布公的合作,将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方向和选择。其一,是「白蓝联合」。如果柯文哲继续维持第二,选民会要求「柯正侯副」,但国民党中央恐怕不会接受此一组合,并坚持参选到底!而且还要求国民党籍立委候选人必须坚定的支持本党提名人,一票都不能少。

但此时选民将会记取过去的惨痛经验,形成「自行弃保」的分裂投票现象,亦即一票支持柯P,另一票支持蓝营立委。由于民眾党立委提名人数很少,这样的分裂投票不难操作。但除非是国民党主动让步,否则侯的得票率若超过15%,2000年大选结果就可能重演,结果是让赖清德轻舟过关。

其二,是「泛蓝联盟」。如果侯友宜后势看好,支持度大增,柯文哲却逐渐式微,此时国民党必须向民眾党释出善意,承诺选后组织联合政府,协商共同执政方案。由于柯文哲支持者许多是对民进党执政失望而转向的前绿营选民,他们很可能会因蓝营崛起而回头支持赖清德,反而导致赖的选票增加。

对此,国民党须审慎将事,仔细评估胜面,切忌过度乐观,以免因误判而失败。立委部分,国民党情势虽好,但由于支持群眾的理念和属性不同,民眾党仍将维持至少1成以上选民的支持。就此而论,弃保效应并不明显。

其三,是「大联合政府连线」。如果郭台铭坚持参选,并通过连署门槛,此时所有「非绿」的在野力量必须充分合作,形成「反民进党」的选战大同盟,进一步透过协商并公布「政党盟约」,规范选后的联合执政蓝图,组成「大联合政府」,其中包括如何组织内阁,共建跨党派政府,并厘清相关的财经、教育、国防、外交及两岸政策。

「政党盟约」绝非一纸具文,而是对选民的郑重承诺,对参与各方均有实际的约束力。如果真的形成共识并签署盟约,台湾的政党体系与民主化进程,就将开启一页新的篇章。

从1997年第四次修宪以来,台湾採取「半总统制」和「相对多数」选制,但却从未实现真正的「左右共治」,也未曾落实由立法院多数推动倒阁权。若因此次大选的合纵连横而出现联合政府或政党重组,那就是开创新局的里程碑了。

#民眾党 #赖清德 #形成 #选民 #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