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一女教师区桂芝炮轰108课纲「去中化」,删减文言文,尤其是删除顾炎武的「廉耻」一文,故可说是「无耻课纲」,成为选战中的热门争议课题。
当事人遭绿营侧翼抹红,质疑区老师参加过对岸的「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有违蔡政府的两岸交流政策。但是区桂芝的论述,立即获得海内外广大迴响,也获得蓝营正副参选人侯友宜和赵少康的支持,从而一石激起千层浪。
俗说「文史不分家」,108课纲不仅只是国文删掉一定比例古文,更重要的是在删除台湾史课纲的中国部分,甚至取消「中国史」教学。就整体而言,眾所周知,108课纲岂止是「无耻课纲」,就歷史层面而言,是实质不折不扣的「台独课纲」。
歷史是人类生存绵延的记录,包含人类的道德感情及其衍生的国族认同,故国族意识的凝聚仰赖共同的歷史记忆,这也是为何欧美日俄各国在其教育体系各阶段,反覆深化歷史教育。
1945年日本投降时,「台独」意识根本就是不存在的。然而,因为特殊的歷史缘由,台湾社会国族认同异化萌芽,近二三十年来台湾分离主义者启动强大的行政资源,人为建构「台独意识」,方式就是虚构「台独史观」,甚至将清朝治理台湾定性为殖民统治,完全抹灭台湾菁英经由科举考试及迴避本籍的制度,远赴大陆为官,参与国家治理的史实。
如此经由污名化定性的论述,顺势将清朝打成「外来政权」,「全负面」定性汉族是邪恶侵凌的不正义,否定闽粤先人移民台湾的正当性,似令闽粤汉族心生原罪而强化其分离认同,可说是「外来政权说」的2.0升级版。
换言之,台独史观从早期外来殖民论、台湾主体论,到今天的「原民史观」。从「去中国化」到「反中国化」,滴水穿石,潜移默化地误导或迷惑部分台湾住民的国族认同;在此认知基础上,分离主义进而形塑岛内部分民眾敌视大陆的政治意识。
因此30年来,台湾社会的国族认同已悄然发生变化,30年前国族认同矛盾仅是体制分歧,仍自认是中国人,本质系属内部矛盾。惟30年间时移势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者日眾,岛内国族认同异化,其主要原因是歷史记忆改变所致。
因此,关于「无耻课纲」,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表示,他当选后,将亲自主持教育部国是会议,重新检讨108课纲。其实,侯当选后,应继承国民党上任马英九的志业,恢復原有家国情怀的正常化课纲,恢復中国史课程。只有深度认识歷史,思索两岸歷史,以真实歷史反映祖先在两岸踏过的脚印,才能促使两岸关系的正常化。(作者为世新大学退休教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