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部祭「推动社会住宅成果与提升社宅用地供给精进措施」,扩建社宅,学者直言,这种碎片式规画恐引发天下大乱,令区段徵收原有规画大打折扣。中华民国不动产开发公会全联会理事长杨玉全表示,于都市更新及TOD案全面纳入,提供社会住宅并不妥适,也将增加整合的难度。
内政部表示,自114年起各县市区段徵收、巿地重划等应留设3%至5%土地用于社会住宅;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认为,各县市、区域不能一体适用,尤其在愈精华的地段盖社宅,附近住宅每坪百万元起跳,社宅与新盖建案房价差一大截,易引发建商、当地民眾反弹,政府碎片式规画恐天下大乱。
中国科技大学讲座教授曾巨威表示,地方政府区段徵收时,原本就会考虑将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未来若强制一定标准或比率以下,卖给中央作社宅,恐与地方政府当初规画的区域发展目标不符,土地使用效益打折扣。
业者也普遍认为政府政策立善佳,就不实用!住商不动产企划研究室执行总监徐佳馨则认为,区段徵收与市地重划一定比例做社宅,确实比都更来说更容易操作,也会有效增加供给,不过开发时间长,供给缓不济急依旧是一大痛点。
乡林董事长赖正镒表示,当前都更案很多位于都会精华区,营造成本攀升,多被兴建为豪宅,若基地不大,部分几户拿来做社宅,还有谁会来买,落实上是有难度的。
杨玉全认为,基地规模大小不一、区位不同、房价差距很大,若齐头式甚至强制的要求提供社会住宅,是否符合经济规模、管理费的负担以及使用端管理等课题,都没有先做充分讨论,只是在求量的增加,并不妥适。目前的各项容积奖励都有对应公益的要求,且须分配给住户,建商只能以投入成本折价分回,地主若产生抗拒或疑虑,都更势必更难整合。
对房价影响上,高力国际业主代表服务部董事黄舒卫表示,对于政府广建社宅,因只租不卖,所以对巿场影响有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