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将于2025年迈入超高龄社会,届时每五人就有一人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国人平均寿命为79.84岁,若要65岁后就计画仰赖退休金生活,得确保退休金至少能支付未来15年的生活所需,退休金是否足够,或是能够支应较平均寿命更多年的长寿族群退休生存所需,已是超高龄社会下的共同课题。
面对物价成长、市场起伏,原有的退休金实质购买力可能面临缩水亦应有所准备,除可透过传统储蓄方式准备退休金外,亦可依照个人投资风险属性,盘点退休后每月所需支出,进而设定出退休金整体目标,依此选择适合个人长期理财的投资标的规画理财布局。
根据投信投顾公会2022年调查显示,有6成民眾在38岁至40岁左右开始准备退休金,不过该年纪的民眾通常都为家中的经济支柱,身上多同时肩负缴纳房贷、奉养父母及照顾孩子等支出压力,倘若至40岁才开始准备退休金储蓄,难免有蜡烛多头烧的压力。
专家表示,较理想的方式是将退休金储蓄时间拉长,以中长期规划的方式进行准备,投资也能达到复利累积的效果,也因储蓄时间拉长为中长期规划,更需考虑到通膨对退休金的影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