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外交部长王毅16日在慕尼黑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再提台湾议题,回顾过去一个多月来,中美高层已多次对话,虽然中美缓和有助两岸关系改善,但两岸各类具体事项的沟通,仍须靠两岸自己来谈,美国充其量只能创造较好的氛围,及管控擦枪走火风险。民进党政府应敞开心胸,鼓励两岸各层级各领域多对话,若中央不行,就让地方先行,若官方不便,就鼓励民间多交流。

在台湾总统大选前后,中美国安高层互动频密,包括1月12日中共中联部长刘建超在华盛顿见了布林肯;1月26、27日王毅在曼谷见了美国国安顾问苏利文;2月16日王毅于慕尼黑见了布林肯。

中美在太平洋的「大两岸」往往高度制约台海的「小两岸」,中美高层频密沟通,自然有助改善两岸关系,然而,这并不代表两岸对话可以全都让中美「代劳」,因为中美关系缓和,仅能为两岸创造较好的氛围,在中美恢復军事沟通后,也可避免台海擦枪走火,不过在两岸各项具体议题上,仍须靠两岸当事双方自己来沟通,美国无法直接插手。

譬如近期的金门翻船意外、M503航线取消偏飞、ECFA部分关税优惠中止、两岸旅游开放等议题,全都须要靠两岸自己来谈,美国就算表达声援或关切,也仅止于「口惠」。

中共目前仍拒绝与民进党政府公开对话,但两岸可沟通的途径与方式,并非只有中央层级的官方互动,若民进党政府能敞开心胸,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多与大陆各层面交流,传递台湾诉求,这对于相互增进理解有很大助益,也是在点滴中释出善意。

王毅16日呼吁布林肯,多做有利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事情,并引用谚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两岸何尝不是如此,即便两岸官方暂停联繫,短时间内也难建立互信,但双方若都能秉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猜疑,在一回回的交手试炼中,或许也能慢慢培养出电视剧《繁花》所说的─「不响」的默契。

#中美 #美国 #地方 #自己来 #布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