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影像博物馆去年与委外业者解约后,回归市府自营,市府拟将影博馆后栋1、2楼部分委外经营,多位市议员指出,文化局管理的多个展馆几乎都委外做餐饮使用,现在连影博馆后栋也不例外,认为有更合适的方式,应珍惜旧城区得来不易的空间。
影像博物馆前身为有乐馆,于1933年开幕,国民政府迁台后改名「国民大戏院」,承载新竹市的歷史记忆。前市府以促参方式,结合影院、书店、餐厅等委外经营,但去年委外厂商因人事变动提前与市府解约,现回归市府由文化局自营,于去年12月重新开馆。
市议会14日临时会上,市府将影博馆后栋1、2楼委托经营管理计画书草案提请审议,委托项目包括餐饮服务、文创小物销售、影像艺术创作及艺文展演等活动。
市议员黄美慧对此感到失望,她说,文化局下各展馆从辛志平故居到将军村,几乎都变成餐饮中心,现在影博馆也要做餐饮,更酸文化局乾脆改名为「餐饮文化局」。
市议员廖子齐说,新竹市既有公有馆舍已非常稀少,市府应珍惜旧城区得来不易的空间,影博馆后栋空间不大,她建议可做影像收藏的图书馆分馆,让有意从事影像交流的人更容易聚集。
市议员林彦甫指出,影博馆后栋空间约200多坪,以每年61万元计算,换算下来1个月每坪才700元,不符合附近租金行情,质疑市府把珍贵且可做公益用途的场馆,变成高度商业化的空间。
新竹市文化局长王翔郁回应,影博馆前栋市府收回自行经营,包括儿童电影节、学生电影节,都会由文化局来主办、管理,至于后栋使用目前还在草案阶段,会通盘检讨,还是会以文化推广为主,而非以餐饮为主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