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麒先生于二二八事件中不幸丧生,受难的原因眾说纷纭,有一说是在参与员林事件的审理时,遭到判刑被告的报復;也有吴鸿麒先生的遗孀杨(毛灬)治女士回忆起当时曾在丈夫身上找到一张留有指甲刻出「王」字的名片,不知是否因为过于耿直的立场和发言,无意间被国民党政府列为「不满分子」的黑名单,因而招来杀身之祸。
但如同伯公回忆一样,他说二伯父性格固执、嫉恶如仇,可能在司法的案件审理得罪了人却不自知,伯公认为吴鸿麒先生在日治时代就被认为是具有高度中国意识的人,不太可能会有反政府或任何激进叛乱的行为,而吴鸿麒先生为何在臺湾光復后会愿意由律师转任高等法院推事,原因也是因为他父亲吴荣棣先生是前清秀才,因此在诸多人之中,不仅懂得日语、中文也说得最好,而他也希望藉由担任司法官的职务,希望能参与战后日本战犯审判的工作,这也是他在日治时代被认为是中国意识很强的人的原因。
发生这样的事情,全家族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震惊和难过,从来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政府,未经任何公开审理的程序,就在吴鸿麒先生前往法院处理开庭案件前,突然派人将二伯父抓走,「当天来了两个坐吉普车的人说有人要请他去开会,虽然当时的院长觉得事情可疑,希望他不要去,但他认为自己也能代表政府,也是堂堂正正的法官,有什么不能去呢?」但是这一去竟是永别。吴鸿麒先生先是失踪,后来被发现遭人枪毙,遗体在臺北南港桥下被发现。此事发生之后,家族中先是不能言亦不敢言,二伯父的死成为一个禁忌,也把悲伤的情绪完全压抑在心里。
伯公说,人的命运真的非常奇妙,他的二伯父和他的父亲是孪生兄弟,吴鸿麒比吴鸿麟早十几分钟出生,二伯父受难时是四十九岁,但他的父亲却活到九十七岁;吴鸿麟先生日后经常想起二哥,心中难过又遗憾──他们不只是差几分钟出生的孪生兄弟,容貌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连声音都很像,有时候二伯父会和侄儿辈们玩一个游戏:他躲在一道墙的后面,说着「我是谁?是爸爸还是伯父?」在哥哥过世后,好像弟弟也把哥哥的生命延续下来,把哥哥来不及对这个世界尽的义务和责任都承担下来,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努力实现哥哥的志向和梦想。
伯公后来参加二二八公园的立碑或纪念活动时,他的身份显得非常特别,一方面他是政府或国民党的代表,是需要代表政府向受难者道歉的角色;另一方面,他也是受难者家属,是需要得到真相和道歉的家属身份,而这样的双重身份,除了带给伯公复杂的心情和感受之外,也让他成为政府和受难者的桥梁,或者说,他更能体会两者的立场和感受,让他在这件事情上,有更复杂也更全面的观照;但相对的,内心所承受的情感和压力也更加沈重。
伯公说即使是后来他担任内政部长时,希望能够看到相关资料,但仍然无法如愿,现在在二二八纪念馆中,虽然有许多关于吴鸿麒先生受难的报导,但主要还是呈现他受难时的照片,而那些照片如果再看到,家属就如同再次经歷痛苦一般,心中非常难过;因此如果相关资料或卷宗还保留下来的话,伯公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彻底了解一下这件事的始末;对于这件事,他们心中并不是抱着恨意,而是认为这是一件不幸的悲剧,而他们家族几代信佛,总是希望这样的惨剧不要在这块土地上再发生。(四之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