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搭乘台北捷运若受伤,北捷公司设有「特别济助金发给审议委员会」,酌情发放补偿金。台北市议员王欣仪4月30日表示,公车旅客受伤情况屡见不鲜,但目前并无公平审议机制,十分困扰业者,她要求市府比照北捷推动。公运处回应,将邀公车业者研议,以民间成立方式促成类似北捷的管道。
北市交通局昨赴议会交通委员会工作报告,王欣仪指出,常有公车乘客受伤,例如3月发生1起公车与机车衝撞事故,造成机车骑士丧命及78岁女乘客撞伤头部、脊椎压迫性骨折;先前也曾发生旅客因公车急煞造成骨折,或司机开关车门时未注意旅客上下车,手脚或身体因此被夹伤等事件。
王欣仪表示,除制式保险理赔外,有人会要求精神赔偿、提出不能工作的损失及医疗争议等,民眾不清楚赔偿金额,可能导致漫天喊价,没有公平审议原则,令业者十分困扰。
她指出,北捷设有「特别济助金发给审议委员会」,由消基会、北市法务局代表和专家、学者等11到15名委员组成,在事故发生时开会做决议,若旅客不愿意接受或出现新事证,可再提审议并以1次为限,建议公车也可比照建立机制或单位来处理,使业者赔偿有所依据,同时保障业者和民眾。
公运处业务稽查科长郭献文回覆,近3年包含公车内外的有责伤亡事故,2021年101件、2022年93件、去年85件,北市公车保险强制投保强制汽车责任险、乘客责任保险、第3人责任保险及旅客运送责任险,目前公车事故调解方式和一般道路事故相同,由事故双方和谈赔偿。
他坦言,现行没有法令依据,授权公运处建立公车业者和受伤民眾的沟通管道,但基于服务民眾立场,加上公车业者也有需求,会找公车业者研议,以民间成立方式促成类似管道。
首都客运总经理李建文指出,公车业者1年内约发生5、6起车内乘客受伤案件,採取到议会或区公所调解,有公正第3方协调平台不失为一件好事,对此乐观其成,将由公车业者公会及公运处讨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