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113学年度、今年9月起将实施16周学期新制,清大教务长巫勇贤指出,缩短学期主要目的是盼培养同学自主学习能力,跟进国外学习态度和教法,因暑假变长,学生可多修暑修课,学校也研拟配套,可能朝向修改学则方式,放宽提早毕业标准,鼓励同学灵活运用时间。
清大已试行3年的16+2周的弹性学期,外加的2周课程让老师弹性指定讲义或网站,让同学採线上或自主模式学习,上学期也有52%的课程,已缩减为16周,且由教学研究中心进行5个学期的学习研究调查,发现学期缩短不影响学生学习成效。
缩短学期周数的目的有许多面向,巫勇贤指出,外界常误以为学校把周数调整成16周,就是国际接轨,但主要希望跟进国外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教法,包括英国、香港和美国,都是在不超过16周的情况下完成课程。
「现在的课堂内容可能都会被时代淘汰」巫勇贤表示,过去传统教学方式,让同学习惯要每章节逐个例题教学,但即使课本内容教完,也赶不上时代变迁,科技已进步,应跳脱传统思维,加入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与时俱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态度。
巫勇贤也提到,现行有些课程可以再精炼,而缩减周数也能让学生假期有更丰富、完整的规画,包括到海外交换、实习等。
因暑假时间变长,学生可多修暑修课,巫勇贤说,学校同时也正研拟配套,放宽提早毕业的标准,例如,以往要3年毕业有成绩优异标准,但未来可能朝向调整学则的方式放宽,只要修完学分就可提早毕业等,不一定要设很高的门槛,鼓励同学灵活运用时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