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频仍致人心惶惶,台中市议员黄守达15日表示,台中市共有37处防灾公园,但部分缺乏必要设施、空间配置不实际等缺失,甚至多处为一般公园加上避难告示牌,摇身变为防灾公园,要求市府全面体检。台中市建设局指出,将邀相关单位研议避难设施配置,并检讨防灾公园规画指引。
台中市议会昨质询都发建设水利业务,市议员黄守达、谢志忠、张玉嬿与王立任关心防灾公园设备问题,要求建设局全面体检防灾公园,才能有效应对灾害来临。
黄守达指出,当发生重大灾害时,防灾公园可作为救灾、指挥、重建、復原基地,更能提供一般公园欠缺的维生功能。目前台中防灾公园分成全市型、区域型、邻里型3个等级,需要有不同的必要设置设施。
黄守达盘点防灾公园包括市民广场、公益公园、半平厝公园,发现有部分必要设施缺乏、空间配置规画不实际等问题。其中,市民广场规画的临时垃圾场设在机电设备所在位置,物资器材仓库则在垃圾场旁;半平厝公园安置灾民的停留区位于空间不足的凉亭。
台中市防灾公园设置37处,黄守达指出,大多是普通公园加上避难收容处所告示牌,就摇身变为防灾公园,重量不重质,灾害来临时,能否发挥防灾功能令人忧心,建议参考新北十四张歷史公园,设置维生储水槽、紧急发电机、沐浴区与座椅式炉灶等设施。
建设局说明,台中市防灾公园平时为市民生活休閒使用,灾害期间可作为临时避难场域,提供救灾单位进驻布置相关设施,其余利用公园现有设施做为设施转换与替代方案,如停机坪以既有广场替代、卫生设备以既有厕所等来规画。
建设局表示,将再检讨现有「台中市防灾公园规画指引」,并邀相关单位共同研议避难设施的配置,并配合消防局等机关举办的防灾演习,发挥防灾公园最大功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