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艺大戏剧系毕业的张景怡,「教职」原不在她的生涯规画内,「无心插柳」担任忠孝国中的社团老师,一路从兼职玩票,转成正职的表演艺术老师。张景怡认为,任教可与自身专业戏剧相连结,于是决定「半路出家」再进修,考取北艺大艺术人文教育研究所,重念师资培育,决定将戏剧种子传承给学生、把艺术传递给更多人。
张景怡大学毕业后,曾在戏剧工作坊教课、接演戏剧演出及主持等,「从未想过当老师」,后来受邀担任忠孝国中的社团老师,校方指派她组队参加校际戏剧比赛,结果获得不错的成绩,之后接下表演艺术课程,成为3个年段的表演艺术老师,从1周1次的兼任转为专任,前后共待了5年。
回想当年打动她投身教职的关键,「当时校长说,你不是来教戏剧,而是带孩子们做戏剧,让他们学习说话,藉由讲故事,与团体互动。」张景怡说,「这段话打破我对戏剧的想法和想像,原来表演与艺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介入生活。」
她表示,孩子们将生活故事编成剧本或游戏,透露出自己的情感,「过往是老师说学生做,现在则是反过来,我给一个方向,导引孩子说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做。」如此孩子们会认为产出的作品属于他们自己,也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
近年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张景怡提出「了解青少年情绪」的方向,孩子们主动搜集周遭朋友的故事,用青少年的视角与观点分析事发原因,以「独白」形式呈现在舞台上。
张景怡还提供外部资源,使孩子们有机会拍摄微电影、录制Podcast,让家长及成年人了解青少年的心声,盼能打破「代沟」这道无形的墙,双方真正相互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社会真实的想法。她还举办艺术讲座、参访育幼院,活络青少年认识板桥在地文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