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欧洲议会通过《AI法案》后,经过两个多月终于获得欧盟会员国同意,由欧盟理事会在21日通过法案,成为全球第一套详细规范生成式AI应用与风险的法规,影响力将遍及全球,甚至可能左右硅谷科技大厂未来AI发展。

比利时主掌数位化的国务卿米歇尔(Mathieu Michel)表示:「《AI法案》展现欧盟面对新科技时重视信任、透明度与责任,确保快速演进的新科技,能在欧洲促进繁荣并刺激创新。」

据了解,欧盟《AI法案》对AI产业採取风险导向的监管原则,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AI应用,採取不同监管标准,至于风险如何评估,主要是根据AI应用对欧洲社会形成的威胁程度而定。

诸如利用个资来区分社会阶级、预测政府政策,或在职场、学校进行情绪侦测等涉及「社会分级」的AI技术,皆被欧盟视为「无法接受」的AI应用,故将遭到《AI法案》的禁止。

值得注意,欧盟也将自驾车及医疗相关AI技术,视为高风险的AI应用,因此,《AI法案》将以较严格的标准,来审核这类技术对欧洲人的健康、安全,与对基本人权构成的威胁。至于涉及金融服务及教育的AI技术,也因AI演算式预设立场可能偏出现颇,将受到《AI法案》的严格审查。

法律事务所Cripps合伙人霍尔曼(Matthew Holman)表示,欧盟《AI法案》的监管范围,涵盖AI技术的创造、研发、使用及转售等所有的环节,势必影响美国科技大厂未来的AI发展,若违法的话,将面临最高全球年营收7%或3,500万欧元(约3,800万美元)的鉅额罚金。

科技大厂日后为了遵守欧盟《AI法案》,也将负担额外成本,因为该法案规定,生成式AI技术必须完全公开AI模型训练过程,并要求业者定期测试系统及确保资安防护周全。

眼前科技大厂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对此做好准备,因为欧盟《AI法案》上路后,要再过12个月,才会开始实施上述限制,且目前市面上的生成式AI,例如ChatGPT或Copilot等,将有36个月的过渡期,让业者调整服务内容以符合法规的规定。

#生成 #AI技术 #AI应用 #欧盟 #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