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兴建的基隆市仁爱区修竹居,不仅歷史悠久,更是市内少数留存的汉式三合院建筑,2021年被基隆市政府登录为市定古蹟,不过因为年久失修,建筑多处结构因风化侵蚀而损毁,基隆市文化局决议斥资500万元在修竹居外部搭建防护钢棚架,保护古蹟现状避免恶化,并向文化部争取450万元补助。

漳州人陈德成于1935年兴建的修竹居,坐落在基隆市狮球岭入口,因为建物及装饰十分精美,砖作、泥作、剪粘、大木作等工艺均具有高度建筑工艺价值,2021年登录为市定古蹟。

由于陈德成后代繁多,房地所有权人极多,对于古蹟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致使修竹居多年来埋没在荒烟蔓草中,任其倾颓,无人愿意修缮。

文化局有鉴于此,在保护古蹟的前提下,编列500万元要在修竹居外部搭建紧急防护钢棚架,其中240万元用来做防护钢棚架规画、设计的监造案,260万元用来搭建钢棚架。不过,因为搭棚架所需资金不足,另向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争取补助450万元。

至于后续的修復再利用,文化局也坦言,修竹居的后人对于登录为市定古蹟就有许多不同意见,后续若要做復原、维修等相关工程,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化局强调,无论如何,先将修竹居保护起来,让建筑不用再受到风吹雨打等自然界的摧残,后续才有可能让古蹟重新绽放出属于它的风采。

#搭建 #后续 #钢棚 #修竹 #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