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逐渐老化,根据劳保局统计,台东农保投保人口2万2000多人,其中半数领有老农津贴,凸显全县农村人力老化严重。政府为鼓励青年返乡,为此提供农机补助和购屋低利贷款等政策,虽有零星青农陆续返乡,但农事工时长且不固定,农忙时期几乎无休息日,人力仍相当吃紧。

青农返乡看似简单,但不仅是背起背包回家而已,首先要面对的便是经济问题。青农指出,全职务农初期就需要一定资本,若是已奠定农事工作基础的农二代,多数拥有土地及农用机具,有家里作后盾,等于有了技术与资源传承,相对省力许多。

若非农二代、而是从其他行业转型务农的农工,或农业相关科系毕业的民眾,恐怕还没遇到天灾、病虫害等考验,就必须面对资金不足、租不到合适农地、入不敷出等困境,还得面临社会质疑「是否外地找不到工作才回乡?」

吴姓农友表示,无论是种稻、种茶、荖叶或者释迦,只要务农,工时都不算稳定,还得长时间在清晨及夜间工作,没有上班族所谓的周休二日,更别提若颱风前后及预防寒害等需要更多临时人力因应。

林姓农民说,务农不像在办公室吹冷气、打电脑,长期处于高温、烈日或低温环境下,一般人认为工作太辛苦,多数不愿从事,或体验过后随即打退堂鼓,长期缺工问题仍在。

台东农民平均年龄落在65岁以上,高龄者更是常见,「在田里喊一声,抬头多半是阿公、阿嬷,少有年轻面孔」;但也有茶农认为,其实採茶工作很不错,时间相当自由,就是必须晒晒太阳,一天待遇有1200元,收工后其余时间都是自己的。

由于台湾农业规模较小,多以自家人或雇工为主,加上少子化影响,农村人口老化问题未解。为此,政府推动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技术节省劳动力,提升农产品产值,中央及地方也常常举办农业课程,让返乡青农更快适应工作,并补助购买农机具,吸引青年投入农业,不过效果如何?还要持续观察。

#多数 #工作 #老化 #工时长 #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