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新增权力
国会新增权力

立法院28日三读通过《立法院职权行使法》部分修正草案,聚集在院外抗议的民团表示,将要求行政院提出覆议,而未来民进党团也将祭出释宪手段,等于让法案进入僵持期;不过,行政院提出覆议案前恐陷入两难挣扎,担忧朝野对立恐更加深,进而衍生倒阁风险。

《立法院职权行使法》部分修正草案,包含人事同意权、国情报告、藐视国会罚则、听证调查权等主要条文,多数是规范未来官员前来备询的应对法律。

为了阻挡蓝白国会改革法案上路,除民进党团在总统公告执行日后提出释宪外,依《宪法》增修条文规定,行政院对于立法院决议的法律案、预算案、条约案,如认为有窒碍难行时,得经总统核可,在决议案送达行政院10天内,移请立法院覆议。

据悉,行政院先前已拟妥覆议或释宪方案,但对覆议案,绿营有两派声音,其一是提出覆议是否会逾越院际权责,另一是认为该法涉及反质询等争议,可认为窒碍难行,提出覆议,因此,行政院先前多未明确回应,仅称未来必要时,会依宪法程序妥适因应。

事实上,行政院提出覆议,一定会加深朝野衝突,将与卓荣泰上任后持续强调的「行政立法沟通顺利」有所背离,且卓昨递送立院的施政报告也强调「期待两院能够共同合作」,在在显示卓想要朝野和谐。

不过,执政党一定不希望国会改革法案上路,以拖待变成为唯一的作法,行政院提出覆议后,可延长约1个月才让总统公告施行日,届时再由党团提释宪案,同时声请宪法法庭暂时处分,一旦裁定有违宪之虞的法律,可再拖半年不实施,若释宪宣告可在时间内完成,即有解套空间。

然而,卓荣泰31日将赴立院施政总质询,政院提出覆议案时间,可能就会卡在卓备询时间,届时蓝营不杯葛的承诺是否变卦,也是风险。

另民眾党早在1月就喊出「倒阁」作法,虽然倒阁后,阁揆得呈请总统解散国会,加深蓝白立委跑票风险,若倒阁案不成立,1年内不得对同一行政院院长再提不信任案,但后续情势如何演变,无人知晓,执政党也必须承担相关后果,因此面对可能困境,行政院相当谨慎。

我国宪政史上已有13次覆议先例,前总统陈水扁执政时期,行政院曾4度针对法律案提出覆议,总计3次失败、1次成功。

#总统 #加深 #立法院 #倒阁 #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