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禁团令僵局至叫停部分ECFA产品关税减让,两岸频频过招。民共政府政治立场或有不同,但「两岸难事、必作于易」,旅游僵局双方已各留有余地,只差临门一脚。至于ECFA争议,两岸只要聚焦松绑「贸易歧视」,如台湾适当开放大陆产品进口,彼此便面子里子兼顾。其实从交流角度来看,两岸「小吵小闹」,总好过相应两不理。
《道德经》中有句话叫「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面对两岸难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以两岸观光僵局来看,大陆4月底先行宣布要开放福建民眾到马祖旅游,开放幅度虽不大,但已先释出善意。而台湾儘管未如期于6月1日解除「禁团令」,不过却允许6月1日前组团者仍可出团,也形同开了另类「后门」。
再拿最新的ECFA风波来说,大陆官方即使认为责任全在民进党政府身上,也未贸然全面叫停ECFA,其更加感冒的是台湾「贸易歧视」的作法,显见仍有转圜余地。换言之,民进党政府在一段时间后,若能适度开放进口部分大陆产品,回应陆方疑虑的同时,也为双方挣得面子、里子,堪称是「里外兼得」。
话说回来,大陆近日对台湾的文攻武吓某个程度上可算是在预期中,早在520前就有一堆国内外声音示警,北京有可能再扩大中止ECFA关税减让;换言之,北京的「预期作法」并未出现令人意外的「非预期后果」。
平心而论,过去8年两岸关系「冷冰冰」,民共政府对于诸多两岸事务沟通,时常陷于「已读不回」状态;不只有「西线无战事」的违和感,对两岸民眾来说,更经常处于「暴风雨前的寧静」不确定性,祸福难料。
如今520后的两岸新局,看起来虽是彼此「喊打喊杀」,但比试一番的过程,反而更能让民共清楚理解,双方「真正的」红线究竟为何,而非仅只是盲目瞎子摸象;甚至也可能意外创造出「对话」的空间;此前大陆重量级涉台学者严安林呼吁民共可以藉由「港澳平台」对话,不正是最好例子。当然,政治歧异的乌云未来4年仍会笼罩在两岸上空,只是民共政府间「小吵小闹」,总好过相应两不理。民共或许很难变成「换帖」好友,但不妨试着当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