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前国安全秘书长苏起指出,未来五年是美国和台湾的脆弱期,也是中国的机会期。他警告,如果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当选,可能成为两岸衝突的导火线。苏起的言论似乎在提醒我们:人类的歷史,领导者的决策是关键;在错误的时间点选择错误的领导人,可能会引发不可逆转的衝突。例如从拿破崙到希特勒,不都是因为在错误的时间点选择错误的领导人,最终导致了不可逆转的歷史变局?
2024年5月,赖清德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明确表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大陆官方媒体《新华社》随即发表评论,将赖清德的演说形容为「台独白皮书」。这让我联想到:一个清晰的立场不仅表明意图,也为对手设下了界限。
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首席顾问赵春山,针对赖总统就职演说时表示:「真正令我惶恐的是赖清德没有讲的地方」,他强调,包括没提到中华民族、两岸关系条例,这会让大陆觉得台湾是外人,双方有文明衝突、非我族类,「未来若发生战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最后台湾不是中国人,那就没完没了」。赵春山的言论似乎在警告:当身分认同不明确时,衝突便难以避免。
2024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接受媒体专访时说:「中国的统一进程已经启动。」紧接着在新加坡举办香格里拉会坛,大陆国防部长董军演说时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捍卫祖国统一、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将以及时、坚决、有力的作为遏制台独,确保其图谋永无得逞之日。谁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必将粉身碎骨、自取灭亡。」一前一后的发言说明了一道歷史铁律:国家行动的不可避免性,常常来自于长期的准备和决心。
北京的决心是什么?2023年习近平在新年致辞时宣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歷史定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必然要求。」
2024年大选结束以后,台湾的前途交到台独务实工作者赖清德手中。这不禁让人好奇,儘管中国的哲学理念是「慎战止战」,然而以赖总统坚韧不拔的执着个性,是否会改变台湾的命运?歷史告诉我们:个人的决心往往和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歷史的进程。在这些歷史的回声和现实交错下,我们怎能不对两岸的未来深感忧虑呢?(作者为海军退役上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