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长何佩珊5日接受本报专访时强调,要解决现阶段台湾劳动力缺少的问题,重点应放在中高龄就业及妇女二度就业的发展上,并扩大弹性工时的可能。

她预估,全台湾有高达56万的中高龄潜藏劳动力还待开发,为此,将透过企业雇用中高龄的奖励方案为施力点,藉此做法扩大供给、解决缺工问题。

对于企业界持续呼吁开放外籍劳工,作为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解方,何佩珊说,当企业调高薪水仍请不到人时,才会考虑开放申请移工。

何佩珊强调,缺工是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这并非台湾独有,是全球均共同面临同样的现象,日韩及欧美各国都在抢工,如同疫后出现的通膨一样,为全球各地都面对的难题。

而劳动部处理此一问题的基调是:透过延后退休、提高中高妇女就业等作法,挹注就业市场劳动力,要开发这些社会上的潜藏能量,纾缓产业缺工的困境。

台湾在面对缺工困境的同时,也面临到低薪的难题,企业多盼望引进移工,利用便宜的劳动力。

对此,何佩珊强调,倘若单以引进移工作为缺工的解方,将造成恶性循环,也会进一步拉低国人的平均薪资。她并不反对引进移工,但企业应先提高薪水招聘国内劳工,避免低薪的恶性循环,旅宿业相当希望可以引进移工,但其所开出的薪资条件,仍在基本工资的边缘。

何佩珊并注意到,当前的工作环境相当多元复杂,各种弹性、破碎化的工时模式渐成趋势,工作者提供劳务的方式不再限于周休二日、朝九晚五的铁律,更倾向居家上班、弹性工时。

举例来说,当前不仅年轻人投入外送员工作数量大增,在中高龄就业及妇女二度就业,也多倾向部分工时为主,未来的工作型态没有必要以全职绑定,才能增加投入工作的诱因。

何佩珊透露,正研拟透过不修正《劳基法》母法下,以行政命令或子法松绑法规,提供对劳动者有利的弹性工作时间,包括居家上班、提早或延后一小时上班等新型态的工时计算方案。

此外,《劳基法》第54条修正草案已完成初审,且获得朝野共识,何佩珊盼儘速三读,主要是年满65岁工作者,只要劳资双方合意,可延后退休年龄。

不过,仍维持65岁是一个年龄基准线,经劳资协商后可延后,以释出更多劳动力。

#工时 #工作 #缺工 #劳动力 #上班